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雷倢
1月26日,记者从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了解到: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成都的经济发展显示出极强的韧性。成都的经济韧性,与其近年“重仓”新经济密不可分:据成都市新经济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成都全市新经济企业已达到43.3万户,同比增长18.3%。有7家企业达到独角兽标准,159家企业达到准独角兽标准。从人才数据来看,成都的新职业人群规模达到全国第三。
共享城市机遇一直是成都新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在过去3年里,成都变“给优惠”为“给机会”,建立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2020年3月,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召开,成都宣布将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到2020年12月底,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以“城市智慧治理”专场作为收官之场,全年已累计举办10场活动,共计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释放城市场景建设项目投资约640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约626.7亿元。
从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新经济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成都在新经济发展领域诞生了诸多的“大事件”:“成都先导”“苑东生物”相继登陆科创板;总投资约25亿元的成都超级计算中心正式亮相;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建成并首次实现放电……2020年,成都市新经济企业净增7.1万户,8家新经济企业科创板成功上市及过会,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全国第二。
今年,成都新经济仍要继续发力。据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表示,2021年,成都将培育新经济“城市合伙人”,力争新增新经济企业6.3万户。下一步,成都还将持续办好“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双千发布会,搭建“双千”发布平台“场景汇”,实现“无发布、不招标”和发布活动线上线下相统一。
【延伸阅读】
成都新经济快速发展三年来
2017年,成都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城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增长动力接续转换、重塑城市竞争优势的重大战略部署,鲜明提出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加快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历经3年创新开拓,新经济发展组织架构“从无到有”、产业体系“从旧到新”、市场主体“从弱到强”、场景供给“从业到城”、生态赋能“从点到面”,全市新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迅猛崛起的蓬勃势头,成为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3年多来,成都加强在前沿医学、区块链、能源互联网、航空航天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优化提升互联网大健康、无人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16个新经济优势行业赛道,着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同时,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支持新经济赋能传统企业,加快新技术在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