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海报听声音) 四川在线 王玥
TestBird有一个房间,凡是访客必会参观——兼容性测试机房。价值100多万的10台专属定制屏蔽柜里,上千部各种型号的手机屏幕不断闪烁变化,很震撼,像几千个人同时在打游戏。
时间倒回8年前,TestBird在天府软件园创业场起步时,只有2间20平米的房间,一间做办公室,另一间是简易测试机房。
“50部手机摆在很便宜的塑料架上,创业就开始了。”TestBird测试事业部总经理陈肖宇回忆了TestBird的创业路,讲述了创业的真实模样:“首先要解决活下来的问题,再想办法活得好,创业九死一生,没有一刻能停下。”
找到“一间房”
梦想从创业场20平米空间启航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发展,手游趁势而起,2012年底,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切水果、保卫萝卜、神庙大逃亡等游戏大热。
2013年国内手机游戏市场年收入整体规模超过100亿元,被人们称为“手游元年”。
那时的成都天府软件园,汇集了大大小小近千家手游公司,正经历着手游产业爆发式发展,成都也被称为继北上广之后的“手游第四城”。
“园区刚好有许多手游企业,我们认为兼容性测试将是很重要的一环,TestBird就这样‘恰如其分’的来了。”成都天府软件园相关负责人说,园区尽力给予了他们最大的支持。
2013年春天,创始人李伟得知自己一直想要的创业场办公室分配下来时,激动的全身发抖,“创业的第一步成功了。”
可还没高兴多久,就卡在了“创业的第二步”。
“招不到人,发短信通知应聘者来面试,没人来。”TestBird依旧是只有两个联合创始人的“光杆司令”。
于是李伟挨个给应聘者打电话,“为了不让对方挂断电话,接通后先自我介绍:我曾在华为GSM担任研发总裁,管理着1000多人,发现新机遇后出来创业,希望你能加入我们……”就这样招到了公司的第一批员工。
TestBird的梦想也从创业场两个20平米的房间里启航了。
“我去看过他们在创业场的办公室,10几个人、2个小房间、没有会议室……其中一个房间的一面墙摆着各种测试手机,简单朴素。”那时陈肖宇还是华为公司里的一颗“螺丝钉”,看见李伟为梦想拼搏的劲头,也点燃了他参与创业的热情。
助力这份热情的,还有成都高新区和成都天府软件园给出的各项孵化政策:减免房租、政策奖励、平台露出、企业资源对接……TestBird在天府软件园找到了创业的房间,却又不止找到了“一间房”。
努力“活下来”
把该领域从空白做到行业普及
选择一个全新的赛道,在空白领域创业,“市场教育”很重要。
虽然当时手游行业火爆,但企业普遍对手游测试不重视,“部分企业有心无力,往往都是让员工自己拿十几部手机人工‘跑’一遍了事。”TestBird推出自动化测试业务前半年,一共只接到十几家客户,每次业务推广都相当于一次启蒙宣传。
“销售吃了很多闭门羹,那时大家不了解兼容性测试。”陈肖宇说公司当时的战略是想办法一步一步把兼容性测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导出来,让大家认识到手游测试是产品上线前必不可少的一环。“培养市场这件事一直做到2014年下半年,效应凸显,手游领域对测试的需求如排山倒海般朝我们扑来。”
TestBird推出的自动化测试平台,手机会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脚本,自动运行游戏,并对中途出现的闪退、黑屏、卡机等问题进行自动记录,以帮助开发商提高游戏的流畅度。“TestBird能够深入手游内部, 针对游戏内的新手引导、任务、活动、充值、道具、商城等所有环节进行自动化测试,这些是必须深入到游戏引擎才能完成的。”
“国内手游竞争激烈,玩家的忠诚度比较低,一款游戏如果运行不流畅总出问题,玩家很快就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游戏。”在全国推行手游自动化测试,把该领域从空白做到行业普及,TestBird也通过该平台解决了创业中先“活下来”的问题。
这时的TestBird从40平米的房间搬到了天府软件园1000多平米的办公区,从此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怎么“活得好?”
拿出“二次创业”的勇气不断探索新领域
手游自动化测试是一个小而精的切入点,让TestBird得以快速在移动应用测试这个领域扎根生长。“自动化测试解决了我们在创业过程中‘活下来’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活得好’?”
2017年,金融行业开始将主要精力转移至手机端,对金融app的质量要求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发出了自己的APP,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大部分公司并不具备较强测试的能力。”于是TestBird将目光放在了金融领域。
进入全新领域,就像二次创业。
金融机构移动互联业务团队建设滞后,对于第三方测试机构测试服务或测试平台的需求变得极为迫切,外部开发成为最快最好的切入点。“但做了一批客户才发现,金融领域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陈肖宇总结道:“首先我们需要真正踏进金融行业,其次金融类APP的产品复杂度和要求都要做到更好。”
“只要去创新,就有可能失败。”跟着李伟一路创业,陈肖宇感慨:“没想到创业这么难。”如今的TestBird,如果有10个团队,其中8个团队做稳定成熟的业务,其余2个就是孵化创新团队,始终保持着“创业”的基因。
APP研发、压力测试、智能硬件功能测试、移动广告……“活下来”的TestBird不断尝试新的赛道,努力让公司“跑起来”。
随着公司各项业务的拓展,过去占公司重头的手游兼容性测试业务如今只占公司总业务营收的1/6。
“曾经,TestBird核心技术团队在华为自动化工具开发领域有多年经验,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壮大,如今,TestBird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探索发展,正尝试着自己变身巨人。”陈肖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