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国平 张红霞
10月20日,2021中国(成都)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暨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举办。
会上,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根据该思路,力争到2025年,成都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国内第一梯队,产值规模突破1500亿元,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
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企业有550余家,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83%、67%。其中,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五,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之后。
建设全国首个
基于隐私计算的大数据交易枢纽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发布的规划思路中,成都将整合垂直行业数据资源,建设全国首个基于隐私计算的大数据交易枢纽,争创“十四五”时期数据要素服务典范城市。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都在积极开展有关隐私计算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探索。据悉,成都市大数据集团将在全国先行建设基于超算中心的隐私计算平台。
近年来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较快,先后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成都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才方面,成都拥有软件从业人员近40万人,电子信息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每年超过4万人。在营商环境方面,成都相继出台了《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等支持政策。
该负责人表示,在“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展思路,以“壮大产业链、夯实创新链、完善要素链、建立融合发展新生态”为主要抓手,打造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多维产业生态系统。
聚集产业力量
成立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联盟
在此次会上,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联盟(CDAIIA)宣布成立。该联盟由成都市大数据集团牵头,联合成都市人工智能领域软硬件产品企业、应用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协会学会、投资机构等单位共同发起。
联盟的主要工作是聚集产业生态各方力量,搭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创新合作及需求对接服务平台,推动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融合,促进全市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健康有序发展。
会上,成都市锦江区发布了《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城市机会清单》。围绕清单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产品和新场景,共发布8类25条供需信息,释放60亿人工智能发展机会。
此外,大会还在现场设置对接区,为政企双方搭建供需对接“桥梁”,实现快速精准匹配,促进人工智能相关创新技术在成都转化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指出,我国现阶段人工智能更多集中在一般应用层面,而要涉及到更高级别的应用,如自然语言理解与类脑交互决策,需要实现人工智能底层算法的突破。其中关键是通过知识工程方法从数据中提炼出知识,用知识来指导工作,这是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次大会以“智创·蓉和”为主题,由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指导,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联盟、雨前顾问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