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圈强链 谁是链主④丨风口之上 飞出一片“天”

2022-05-18 14:36:2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近日,国内首家以工业无人机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纵横股份发布2021年年度和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纵横股份持续开发国内外市场渠道,不断深化工业无人机系统在测绘与地理信息、安防、巡检、应急等行业的应用,市场订单快速增长。

“下半年是市场旺季,我们的业绩会有更好的表现。”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小燕很乐观。

纵横股份于2010年创立。经过十多年发展,纵横股份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成都工业无人机领域当之无愧的“链主”企业。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瞄准风口

辟出一片“蓝海”

眼前的“大鹏”无人机,个头小巧,线条流畅、工艺精湛。

“大鹏”是纵横无人机的品牌,属于小型无人机。“我们的产品大多在7—100公斤,航时最长10小时,载荷10公斤,最高升限超过7000米。”李小燕说,纵横股份瞄准的是中小型工业无人机领域,不断深化工业无人机系统在测绘与地理信息、安防、巡检、应急等行业的应用。

据国外相关科研机构预测,未来十年无人机市场将强劲增长,预计到2030年,无人机市场价值将达到920亿美元,工业无人机占比将近一半。在数千亿元市场“风口”上,纵横股份是先行者。

2010年,纵横股份诞生在成都一栋居民楼里。创始人任斌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某科研单位工作10多年,在空气动力学方面颇有建树。

谈及创业历程,李小燕回忆,“早期公司主要做飞控,后来才做无人机。”2015年,在德迅投资的助推下,团队进入工业无人机领域,在国内率先发布并量产“纵横大鹏”系列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辟出一片“蓝海”。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纵横股份依托自主核心技术、自主制造能力、客户与品牌积累、全业务链等优势,成为国内首家以工业无人机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

链条协作

不断完善相关配套

上市给纵横股份带来的红利不言而喻。一年来,公司新进人才80余人,超过三分之一是硕士学历;从股市上募集的4.4亿元中,3.4亿元投入到天府新区的生产基地建设中,6000万元用于5G网联无人机等新技术研发。

相关配套也在不断完善。目前,纵横股份产能的30%—40%都在成都本地配套。

成都睿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纵横股份配套生产“航测相机”。纵横股份副总经理常勇解释,这好比无人机的“眼睛”,可以把无人机看到的东西一一拍下来、存起来。

据悉,2021年,该公司获得纵横股份的订单量为600余万元。同年,该公司全年收入过亿元。“还有若干家上游企业在为我们配套。由此可以感受到无人机的产业规模及前景。”常勇颇为感慨,他为成都将工业无人机板块纳入“建圈强链”点赞。

不止纵横股份,最近,成都无人机产业领域喜讯不断。

3月,成都市经信委公布《关于促进工业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征求意见稿)》,拟从多方面鼓励、支持工业无人机产业发展,开展无人机“成都造”品牌建设等举措。

近日,证监会批复同意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募集资金规模16.4亿元。中航无人机成为成都市第二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无人机企业。中航无人机民用无人机系统曾参与完成我国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以及我国首次大型无人机应急通信实战演练,其所造“翼龙”无人机被视为“中国制造”的名片。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每年出口的大型无人机中,有一半以上是在四川生产的。李小燕希望,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都无人机领域可更多地实现本地配套。

对话:

成都工业级无人机产业起点高发展快

□四川日报在线记者 张红霞

5月18日,谈起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前景,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会长、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任斌认为,当前无人机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持续技术创新,探索规模化应用场景。这需要一大批产业链上企业深入合作、共同努力。

近年来,成都市出台不少专项政策,对成都无人机企业发展给予了不同层次和方式的支持。

“以纵横股份为例,从入驻园区、享受政策,到场地扩张、人才吸引、品牌推广,再到上市,在成长的全过程中,都得到了许多有力度有温度的支持。”任斌点赞成都创业环境。

他说,由于航空科研实力强大,外加电子信息领域产业体系完整,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具备高点起步、发展快速优势。目前,成都无人机上下游企业超过100家,在复合材料、零部件加工、传感器等方面可以实现供需快速对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