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雷倢
3月11日,成都城投数智集团副总经理袁野带着一份“地下管廊巡检机器人”需求清单,走进了成都国资国企场景创新发布会现场:“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成本高,我们急需智能化解决方案。” 当天,成都市国资委以“创新驱动•场景赋能”为主题,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市场景创新中心)举行了成都国资国企专场场景创新需求清单发布会,发布48个创新场景。
会爬山、懂四川话
释放多个机器人“岗位”
记者注意到,本次发布的清单高度聚焦“新技术、新产品”的首试首用,贴近产业发展具体需求,涵盖了人工智能、文旅消费、城市治理、金融服务等多个热门领域,释放出未来城市产业发展新机遇。
现场发布了多个与机器人有关的场景。聚焦文旅消费场景,成都文旅集团释放出“基于AI模型的锦江夜游智能导游”“川西竹海景区适老化智能装备”“西岭雪山滑雪无人机”等新产品、新技术的合作机遇。
“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用于川西竹海景区。因为是个山地景区,我们要考虑到老年人的游览舒适度。”成都文旅集团招商对接人文芃介绍,他们理想中的外骨骼机器人为轻便型,自重不要超过1.8公斤,可以提供多档助力模式,可以适配不同体力水平的老年人。
同时,成都文旅集团准备设置于东门码头的景区AI机器人,则可以支持多语种的切换,包括四川方言的识别和讲解。文芃介绍:“这个导游机器人,巡游在景区中,可以解答游客咨询,也可以用3D全息投影技术,还原文物细节。”
在市政服务场景,成都轨道集团发布了 “轨道交通列车智能鹰眼”“地铁保护区无人机智能巡检”“车站智能客服机器人”等创新的应用场景。成都城投集团则释放出“基于图片的燃气故障识别”“板材自动分拣堆叠机器人”“机器人巡检”“光储充放综合能源站协同运营技术”等新产品、新技术的合作机遇。
在机器人之外,也有不少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场景。“天府通宝预付资金服务平台”是成都交子数字金融投资集团发布的场景之一。该平台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资金定向监管和分批次支付,有效防止机构跑路。成都交子数字金融投资集团刘磊介绍,平台自去年8月上线以来,已入驻多家教培机构。 “今年我们将把这一模式推广至幼儿托育领域,目前正寻找有行业经验和资金管理系统技术的企业合作。”
从“甲乙方”到“合伙人”
打通技术供需两端
现场,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邓世海对现场提到的智能家居、巡检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极大兴趣。
邓世海坦言,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以及AI技术赋能,机器人只会越来越“聪明”,他说:“产品最终要走向市场,市场需求决定了发展方向。以前我们很少了解国有企业需求,但通过今天这样的场景发布,更多的场景应用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打开市场需求。”
在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联盟秘书长高鉴看来,国企开放场景有助于打通技术供需两端。“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快,但落地难。国企场景释放为技术验证提供了空间,加速了产业化进程。”
“我们正将传统的甲乙方关系转变为产业合伙人关系。”袁野看来,场景创新清单的发布,给了成都城投数智集团能与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做深度的对接,进一步的挖掘这些场景的研发与应用。
记者了解到,成都已在16条重点产业链组建了场景工作小组,推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重点产业链开展场景创新工作。与此同时,成都统一部署下,多个市级部门和市属国企纷纷组建场景工作小组,逐渐形成赋能场景创新的体系化力量。
谈及接下来场景创新的重点,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我们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全市场景创新工作力量深入行业一线挖掘场景需求,联合产业链部门打磨凝练场景,有效解决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应用难、应用场景碎片化等问题。”
成都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为市场主体涌现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开辟更多全新应用场景,持续释放一系列场景清单与机会清单,提速产业化进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国资场景创新‘破题’,让场景成为城市发展的“创新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