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名专员+30个专班,今年成都这样加快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5-04-23 22:42: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段玉清

4月23日,2025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园区暨科技成果专员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兴隆湖畔举行。

根据目标,今年成都将继续健全成果转化专班工作机制,全年挖掘科技成果或企业技术需求不少于2000项,推动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100项。

目标如何完成?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正探索“专班+专员”机制,今年将动态管理不少于100名成果专员队伍,分类建成高校专班10个、园区专班20个,加快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如何找成果?

不光要看技术,还要看市场,专班需多元主体参与

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挖掘到好的科技成果。

如何挖掘?

“不能光看技术是否尖端,还要考虑市场等因素。” 当天,不少专家建议,成果转化专班的组建要突出多元主体参与,形成多部门、多领域参与的协同体系。

当天,四川大学等8家在蓉高校与部分区(市)县共同成立成果转化专班,“专班全部实行‘双班长’制。”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班长”模式是一次制度创新,即由一个高校成员、一个区(市)县担任班长,目的是让高校与区(市)县、产业园区更好融合,推动“优势学科”与“重点产业”精准对接。


成都菁苗汇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成都川大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的入股企业,此次被聘为四川大学成果转化专班高校侧班长。

该公司总经理毛迪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多年,“科技成果转化,不要看高校有哪些成果,而是要立足市场,带动高校成果研发。‘双班长’制度可有效将高校侧、政府侧等多维度的资源相互匹配、联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四川大学成果转化专班区(市)县班长为四川天府新区和成都高新区,我们正聚焦生物医药与先进医学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赛道,筹备推动多个川大科技成果在两地落地。”毛迪说。

作为西南石油大学成果转化专班区(市)县班长,新都区也初步形成成果转化的“专业机构服务模式”,“已建立相关专家委员会,通过联系相关企业,挖掘‘真需求’,再将其反馈至西南石油大学,带动高校进行针对性研究。”新都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副局长卓佳说。


既转观念,也建平台。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已在“科创通”平台上给专班、专员设立“专区”,“专员入驻‘科创通’平台后,不仅可以便捷地上传日常信息,还可查阅相关成果转化供需信息,同时,高校院所、企业也可通过平台直接联系到专员。”

如何落地?

“专班+园区”结对,每个园区选派成果专员不少于5人

“要推动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完成今年目标任务,还要完善上下联动的‘专班+园区’结对机制。”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天活动上,青羊经开区等4个产业园区与航空航天产业链成果转化专班4个市级产业链专班“结对攻坚”签约。

“市级高校院所专班、产业专班及成果专员,也要主动对接服务重点园区、科技企业。”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每个专班和专员要至少结对1个重点园区、1家重点科技企业、1家专业服务机构,整合人才、项目、技术、资本等多方资源,为园区提供定制化的技术需求挖掘、成果转化对接等服务。

除了与专班、专员“组CP”,园区也要自己组建转化专班。根据《成都市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行动方案》,成都将推动园区联合技术转移机构、链主企业、孵化器等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

根据当天发布的《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2024》,2024年,成都遴选110名持证技术经纪人,组建市级科技成果专员队伍和11个成果转化专班,并举办多场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931.26亿元,同比增长28%;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收1.56万亿元,同比增长2.7%。


此外,当天活动还为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成都英诺技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2024年成都市十大技术转移机构颁奖。

(成都市科技局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