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车,这场活动推动成渝科创资源双向合作

2025-10-18 23:28:1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邹嘉语

四川在线记者 段玉清

“活动后能去公司深入洽谈吗?”“这两项新能源技术落地到生产线,能在电池储能领域带来哪些参数提升?”


10月16日至17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对接活动——重庆站在重庆成功举办。活动中,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两大产业专场上,与会嘉宾直奔主题,交流“面对面”,成效“实打实”。

交流“面对面”

展示发布近200项成渝科技成果及企业技术需求

此次活动以“成果推介+需求发布+对接洽谈+参观考察”方式举行,聚集成渝两地高校科研院所、新能源汽车与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企业。

谈及两地的合作机遇,不少与会者表示,当前,川渝正共同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以创新为牵引,两地之间在产业方面的对话,将愈发频密。

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场,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深蓝汽车、重庆理工大学等7家单位依次登台,发布创新成果与合作需求。

位于重庆的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车研”)已与成都形成“企业-高校-技术”多维融合格局。在招商车研党委委员、技术委员会主任曹飞看来,成渝两地依托互补优势,可持续聚焦新型电池、车路云网一体化、节能降碳等产业痛点,共建高能级科研平台,构建区域产业链融合体以解决西南整车企业配套问题。

人工智能产业专场,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等5家单位进行成果及创新合作推介。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蒋建春是成都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合作伙伴”。蒋建春介绍,此前,团队已与成都宜泊科技、国汽智端、电子科大等企业、高校开展多方面合作,“重庆智能网联汽车强,成都电子信息有优势,此次活动不仅打破了信息壁垒,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合作的新方向。”

考拉悠然产品总监张晓十分看好川渝两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机遇。在他看来,重庆成熟的工业制造产业链,与空间智能“软硬协同”的技术特性,让成渝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有很大的空间。

除了行业内高校、企业的精准对接,技术转移机构也在活动中发挥了桥梁作用。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程亮介绍,该院在此次活动中,重点推荐了光机所、自动化所等科研院所的多项新能源汽车相关成果,为企业对接优质技术搭建了便捷通道。

数据显示,“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对接活动现场展示发布近200项成渝科技成果及企业技术需求。

成效“实打实”

初步达成成果转化、技术合作等合作意向20余项

活动中有“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实打实”的成效。

活动期间,4项成渝科技合作项目现场签约,初步达成成果转化、技术合作、产品开发等合作意向20余项。值得一提的是,签约项目中,部分项目是此前“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活动牵线搭桥的后续落地成果。

成都名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达成“新能源汽车薄壁零部件加工用新结构高端数控刀具”合作。

“此次签约项目锁定的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 成都名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梁家宁介绍,目前项目前期调查已启动,“算上后续测试,整个项目预计5-6个月就能完成。”

哈工智造(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场达成合作。作为签约方之一,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杨江现场分享了“活动牵线、项目落地”的经历:“此前举行的‘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活动走进我们学校,正是那场活动让我们和哈工智造当场敲定初步合作意向。”此次落地的项目中,重庆理工大学以技术供给方身份,承担平台架构优化、故障诊断算法研发等核心任务;成都企业则负责方案落地与软硬件协同开发,双方优势精准互补,推动项目高效落地。


2021年11月,成都市科技局与重庆市科技局签署《加强双核创新联动 推进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2022年12月,成都市科技局印发《成都市重点研发项目资助管理办法》,设立成渝科技合作专项,截至目前,已有近百项成渝科技创新合作项目获立项支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