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打造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大邑路径

http://www.scol.com.cn  (2015-12-02 17:55:50)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侯雯雯  

11月26日,在大邑县青龙葡萄园,青龙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正平正在对接几笔来自外地的订单。

“通过一年多的标准化建设,‘青龙葡萄’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品售价不仅比同类产品高出30%以上,还吸引了一大批客商慕名而来,纷纷与我们签订长期采购协议。”曾正平介绍说。

成绩的背后,是大邑县在农业标准化发展上的积极态度。

2015年8月,在国标委组织的第八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考核中,成都市大邑县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项目以98分的高分成绩通过考核。这是对大邑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肯定,也是大邑县高位求进的新起点。

从2013年底被国家标准委批准建设全省首个 “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以来,大邑以“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大邑模式’”为目标,制定区域性地方标准19项、项目内控标准450余项,建立10家企业标准体系,建成21个标准化示范点,走出了高端品种、高端品质、高端品牌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作为农业大县的大邑,在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已显示出了极具亮点的农业标准化新模式。

以“1+2”创新模式为基础稳固农业标准化发展

在农业标准化的探索和时间道路上,大邑创新构建了“1+2”的顶层体制模式。

“三点必定支撑一个面,就像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大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刘建军说道。“1”即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牵头,实施“一把手”工程。“2”即两个“智囊团”,一个是外聘技术服务机构,另一个是专家工作站,共同为大邑农业标准化建设出谋划策,提供科学指导。据悉,目前,专家工作站已聘请了50余名农业相关专家,而技术服务机构则是一支专业性强、高素质的硕博士团队。

在“1+2”的创新体制下,大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顺利开展。先后发布了《大邑县农业标准化目标任务分解书》、《农业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等工作文件,同时发布了 《大邑县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2014—2020)》、《大邑县农业标准化基地认定细则》等政策性文件。定位清、责任明、力度大,成为了大邑县创建“示范县”的特点。

以“标准”为核心打造大邑模板

作为成都市的主要菜篮子和粮油供应基地,大邑县拥有优质粮油、果蔬、畜禽、中药材、水产等5大基础农业产业,着力发展蓝莓、葡萄、水稻、三木药材、金银花、虹鳟等种植(养殖)特色优势品牌。“标准化的核心永远是标准,这是毋庸置疑,也是亘古不变的。因此我们标准化建设的前期重要任务放在了标准体系和标准的编制上,这为我们后续工作的展开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刘建军自豪地说,“450项内控标准、19项地方标准,以及10余家企业标准体系,如此大的工作量,我们不但完成了,还保质保量了。”

优质粮油、生态果蔬、生态畜禽、中药材、水产、基础设施建设、一三产互动乡村旅游、种养循环经济、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监督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10+1”个标准体系,为“大邑造”农产品品质盖上了一枚鲜章!同时,“10+1”标准体系涵盖了大邑传统优势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等方面,也为大邑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一条坦荡之路。

以“试点、扩大”为路径强化大邑品牌

在农业标准化实施的道路上,大邑遇到过无数的困难,但在服务机构和专家工作站的指导下,在全县的共同努力下,大邑探索出了一条农业标准化新路子。“建试点、办培训、抓推广、强监督”,这12个字是大邑在农业标准化建设过程的缩影,也是大邑标准化建设科学发展的标尺。

“七化措施建标杆”。大邑坚决贯彻“分批打造、逐步推进、全面覆盖、整体提升”的工作路线,软件、硬件均衡施力,通过调研选点,结合软件、硬件均衡施力,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化”、“生产记录规范化”、“生产作业手册化”、“组织机构标准化”、“核心标准展板化”、“制度职责上墙化”、“标志标牌统一化”等七大措施,建立了鸣镇蘑菇种植基地、万物生红标鸡养殖基地等19家标准化示范点。

“三级体制办培训”。大邑依托体系建立和标准制定,建立起“示范点—乡镇—产业圈”等实施主体为核心的培训体制,举办“标准培训下基层”等各类标准化培训班120余次,培训人员1.5万人次以上。践行“让习惯符合标准,让标准成为习惯”。

“互联网+农业”。大邑建立了目前访问人数突破20万人次的“大邑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信息平台”网站,并加快推进大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不断提升“大邑造”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并同时为大邑现代农业提供高科技的服务。

大邑农业标准化建设“五个基本成效”

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成安仁葡萄园、蔡场蓝莓园、蘑菇种植基地、金蜜李种植基地等标准化基地2万余亩,主要优势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县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共80个,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45%。201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9元、增长12.5%。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2014年,省、市、县开展定量检测200余批次,主要农产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

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据统计,从2013年到2014年,全县农药年用量下降8.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提高。目前,21家示范点单位均有掌握标准化专业知识、熟悉专业技术、懂得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战略的标准化复合型人才。

工作经验可推广可复制。通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和专家工作站提供标准化专业技术服务,以示范点单位农业标准化建设为载体,让标准化实现真正落地并结果,形成了具有大邑特色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模式,使农业标准化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目幸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