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锦江治理 成都一锤一锤敲出成效

www.scol.com.cn  (2018-06-15 09:22:08)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林霜  

  锦江望江路段 本报资料图

  白鹭湾湿地内的绿道 摄影 张直

  锦江通济桥段 摄影 陈俞安

  制图 李开红

  我了解到,2016年我在重庆座谈会上提到的府河成都段是天府新区的重要生态廊道,为了治理严重污染问题,当地政府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时序要求,推动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并采取景观提升、长效管理等措施,计划在今年5月底前实现干流和重要支流无污水下河,最终彻底解决河段严重污染问题。府河黄龙溪国控断面2015-2016年总体水质为劣5类,2017年总体水质为5类,今年前两个月均为4类,整体趋势是不断好转的。所以说,做好顶层设计后,只要一锤接着一锤敲,必然大有成效。

  ——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 6月13日电)

  锦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将全面完成截污、清淤,实现污水不下河

  锦江作为成都母亲河,纵贯三百里、润泽四千年、滋润千万人。1100多年前,唐代诗人张籍用一句“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描述了锦江生态。而今,“让锦江清起来、美起来、亮起来”,是成都市民千年来美好夙愿的传承。

  去年12月,成都正式启动锦江水生态治理和锦江绿道建设。这不仅是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更对唤醒成都记忆、展示天府魅力、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如今,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时序要求,成都不仅编制完成了《锦江水生态治理总体规划》,形成了“1+9”规划体系,锦江水生态治理项目各项工作也有序推进。上月底,锦江水生态治理第一阶段目标顺利完成——锦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全面完成截污、清淤,实现污水不下河。

  顶层设计

  一年治污 两年筑景 三年成势

  锦江绿道涉及河道长度150公里,水治理面积2009平方公里,规划主线全长约240公里。成都市水务局副局长龚志彬介绍,锦江水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治水工程,涉及到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水管理等多个领域,且各领域之间需要进行有机的衔接和关联。

  因此,在行动之前,成都首先做好了该工程的“顶层设计”——形成了“1+9”规划体系。其中“1”为总体规划,“9”分别是《水环境治理规划》、《水利及水资源规划》、《桥梁规划》、《交通规划》、《河湖相连规划》、《水上行船规划》、《文化规划》、《林盘规划》以及《产业规划》。

  这些规划,明确提出了“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时序要求,同时列出了锦江水生态治理的“两步走”行动路径——2018年5月底,锦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全面完成截污、清淤、补水工程,实现无污水下河;2019年建成锦江绿道四环以内及都江堰市示范段;到2020年,锦江堤防整治、闸坝改造、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与锦江绿道建设同步完成,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廊道初步呈现。

  截污清淤

  昔日黑臭河道 今日碧水长流

  现在站在金牛区同怡路的桥上,顺着摸底河流动的方向看去,可以看到两岸树木倒映在水中,小路上光影斑驳,站在河边还可感受到流动的河水散发出的凉意。

  而两年前,摸底河还是一条“黑臭河道”。“河水黑臭是因为河流沿途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多,大量生活污水不能正常进入市政管网,而是直接排入了河道内。”青羊区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刘原介绍,根据“2018年5月底锦江干流和支流要全面完成截污、清淤、补水工程”的目标要求,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找出了污染源并完成了截污。如今,摸底河的水质已达到非黑臭标准完成蜕变,63岁的市民张先生每天都会去河边游玩散步。

  而摸底河不是个例——在5月底到来之前,黄龙溪断面和二江寺断面水质达IV类,岳店子断面水质达Ⅲ类,岷江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污水不下河

  114段黑臭水体 全部完成治理

  除了市民亲身可感的一个又一个点位,一些数据,更能体现成都在治理锦江时一锤一锤敲出的显著成效。

  天府新区,推进实施7个污水干管建设工程,构建成体系的污水收集输送“大动脉”,现已基本形成污水收集干管系统;锦江区,完成了1家涉磷重点工业企业(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改造、2段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全区污染源治理,共计清除河床淤泥35000立方米;温江区,已完成25段黑臭水体的截污和清淤。

  据市水务局介绍,截至2018年5月31日,成都已完成了前期已查明的锦江干流和重要支流484个存在排污的下河排水口截污治理,同时完成了已查明的锦江流域114段黑臭水体治理,规划明确的第一阶段目标按期达成。“接下来,我市还将加快推进闸坝改造、堤岸整治、干管建设等治理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年底前开工一批项目。并继续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时序要求,到2020年,初步呈现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廊道。”成都商报记者 尹沁彤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