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蕖 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2020年,成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82.75%,2025年将提高到88%;2020年,成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8平方米,2025年将提高到2.6平方米;2020年成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7.34张,2025年将增加到8张……5月6日,四川在线记者从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成都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日公布。“十四五”期间,成都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将在“十三五”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难度:人口快速发展带来挑战
在一个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城市实现公共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并不容易。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人口的快速发展将给成都公共服务的提升带来不小挑战。
人口规模方面——“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总量达2093.8万人,居全国城市第4位。未来五年成都人口将继续保持净流入态势,持续扩大的人口规模将总体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压力。
人口结构方面——2020年成都市0—14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达654.5万人,共占常住人口31.3%,增长255.4万人,随着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政策的实施以及人均预期寿命的逐步提升,未来“一老一小”总量将延续增长趋势。
人口分布方面——十年来成都中心城区、城市新区人口增量占全市总增量的95%,其常住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由十年前的65.5%增长至73.6%。未来,科学引导人口在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合理布局,这对公共服务资源科学精准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此之外,城乡区域服务存在的差距,以及服务需求的变化都将给成都公共服务带来不小的挑战。
力度:实现向“服务找人”转变
如何应对挑战?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将以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加强全域统筹,完善15分钟公共服务圈,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
在1.43万平方公里的全域范围内,成都将推动公共服务布局结构调整,充分考虑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发展需求,促进主要服务功能就近满足、优质均衡,重点服务设施各展所长、互为支撑,其中——
中心城区重点围绕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和产业重构,推动公共服务在人口、产业密集区域同步配置、紧跟需求,整体提升人口经济承载能力。
城市新区重点围绕更好发挥国家赋能重大平台作用,超前谋划配置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新区竞争力、人才吸引力。
郊区新城重点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用好用活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红利,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温度:关注“一老一小”特殊群体
随着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一老一小”问题受到社会关注。
《规划》提出,成都将持续推进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设施建设纳入社区空间规划。同时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大型企业设立托育园所,加快补齐该市婴幼儿照护托位不足短板。
成都将实施婴幼儿照护服务扩容工程,加强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统筹建设与改造,新建居住区实现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通过购置、置换、租赁以及旧城改造等方式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实现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
为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成都要求,“十四五”期间,全市每个街道及有条件的镇至少建成运营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条件的居住区按照5分钟生活圈设立养老服务站点,因地制宜增加养老服务功能。到2025年,每个区(市)县至少建成1所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