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文/图
7月2日,新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涌动着青春气息。一场聚焦基层治理与青年实践的中期评估暨青年实干家项目推进会现场在这里举行。来自西南石油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医学院的硕博生志愿者齐聚,展示半年来的微项目成果。
路演现场:小切口激活社区大能量
“我们让非遗‘活’在社区!”四川音乐学院硕士生余之贤指着大屏幕上的新桥村风光视频介绍,“影动新桥”项目将影视文旅与乡村美育融合,打造“非遗+影视+IP”模式。西南石油大学厉炳丞则还原了双龙田园书场的场景——金钱板非遗传承人邹忠新的说唱声里,川西林盘变身文化消费新空间。西南石油大学王鹏程展示的棕编非遗体验项目,更让掐丝珐琅、竹编等7类传统技艺走进居民生活。
“这些项目像种子,在社区土壤里生根发芽”,台下一位街道负责人感慨道。
会场外,青年志愿者们将写满感悟的“实干家”定制明信片投入邮筒,这群把论文“写”在社区街巷的学子,用充满青春活力的志愿服务精神,走进社区治理中。
授牌时刻:12个项目获资金“加油包”
在热烈的掌声中,“影动新桥”“忠新书场”“筑牢消防安全防线,守护社区平安家园”“新就业群体便利场景打造”等12个获资金支持的培育项目代表分批登台。
据了解,“青年实干家计划”由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团新都区委联合西南石油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医学院三所高校于2024年12月启动,先后征集127个岗位,数百名学子报名,最终99名“青年实干家”志愿者成功匹配,通过建立“一人一档”能力画像库、团干部蹲点解难题等机制,推动项目破解基层力量薄弱、人才紧缺等痛点,相关经验获多方关注。
机制创新:全链条培养破解“水土不服”
“上岗前真怕自己‘帮倒忙’!”一位青年实干家坦言。
为解决实践难题,新都区构建独特培养体系——
靶向培训。校地联合调研社区需求,定制岗前课程。“政校双聘”导师中,党政干部讲区情民情,高校专家授实务技能;硬核保障。包括免费骑行卡、人才优服商城千元积分、意外保险等全覆盖,让学子“轻装上阵”。学术导师+社区实务导师全程陪伴,推动项目落地。
“青年实干家”助力“七彩社区”建设,正是新都区深化志愿服务工作的生动缩影。下一步,新都区将持续做强“香愿有你”志愿服务品牌,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以志愿力量赋能新都发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