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7月17日,成都市召开城乡人居环境“净优亮美”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总结上半年工作成绩,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据悉,“净优亮美”首批任务清单已全面完成,第二批任务清单包含35项,计划于7月启动实施,今年年底基本完成。
自2025 年1月起,成都启动了“净优亮美”专项行动,通过梳理市民诉求集中的噪音油烟、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物业服务等十大类问题,明确“净环境、优秩序、亮空间、美风貌”四大攻坚方向,全面提升人居环境与城市品质。
实施半年以来,该项工作取得哪些成效,有何亮点?下一步又将如何行动?
系统治理 分层分类科学施策
龙桥集、万家集、金桥集……在发布会现场,双流区展示了一幅“双流好市”的集市地图。
“双流好市”地图
何为“好市”?双流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傅成曦介绍,游商治理是城市管理难题,该区通过化堵为疏、引摊入市的方式,在游商密集和市民投诉较多的区域,划定“蓝线”管理服务区和“红线”游商归集区,把游商变为“城市管理合伙人”。
半年来,这场覆盖城乡的“净优亮美”专项行动,让一个个城市“边角料”变身活力空间,让市民群众“转角遇见美”。
“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小投入改善大民生。”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军介绍,“净优亮美”专项行动坚持系统治理,按照中心城区、县市新城、农村区域三大板块,分层分类科学施策。
在中心城区,聚焦产业园区、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市场周边等人流密集区域,有序推进小区院落焕新精细化管理,着力展示城市形象。比如,新建的12个口袋公园成为“家门口的会客厅”;优化提升355处街区街巷街角,让老街焕发新生;11个特色街区植入特色文化元素,让市民游客在街坊街巷中品味市井烟火的“成都味道”。
在县市新城,针对城郊结合部环境秩序开展专项治理,抓好公共设施维护、垃圾分类清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完成城市照明设施故障检修1442处,修复城市道路病害2万余处,累计增设停车泊位5万余个,让城市运行更加规范有序。
在农村区域,重点紧盯道路沿线、河道沟渠、林盘院落等重点区域,持续推进路面清扫、水面清洁、街面清理等工作,努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比如,从村庄清洁美化等“小切口”入手,修补公路、村道、坑凼1900余处,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稳定在9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8.3%。
开门治理 汇聚民智共建共享
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贯穿这场行动始终。
成都市城管委主任李伟谈到,一方面坚持开门纳谏,上门问需2732家企业单位,向市民群众、企业单位收集3259条建议意见;另一方面推广“积分制”“门前五包”等举措,引导商户、市民自觉维护环境;此外,建立城管、物业、社区、市民联动机制。
李伟表示,将把解决市民身边事与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相结合,将城市治理转化为全民参与的开放系统,把“公园城市·幸福成都”这张名片擦得更美更亮。
聚焦35项“净优亮美”第二批任务清单——“净环境”,将聚焦生活垃圾规范处置,重点改造2082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新建2200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优秩序”,将开展25条城市道路“疏路行动”,“一站一策”治理65个共享单车点位;“亮空间”,将重点整治“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道路130条,实现“5+2”城区“有路无灯”情况基本清零;“美风貌”,将打造“金角银边”公共空间200个,完成全市主要通道及节点立体绿化点位285个,整体提升30个街区、30条街巷、650个街角风貌,建成5条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