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稻渔”朋友圈 联手打造生态农业样本

http://www.scol.com.cn  (2017-03-31 15:40:48)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侯雯雯  

地里的小麦还没到收获的季节,位于青白江区弥牟镇狮子村的智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小兵却在地里忙活开了。绿油油的麦田四周已经挖出了一条近1米宽的深坑。杨小兵要开沟养鱼,与他合作的还有玉虹水产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胜光。

尝到甜头“稻渔”一炮打响

从事农业种植20余年的杨小兵,这些年在弥牟镇陆续流转了3000余亩土地专门用于粮食种植。去年在政府的引导下,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尝试了400亩稻渔综合种养。

这一“尝”,就停不下来。“稻田的水面给鱼提供了良好生长的环境;而鱼可以吃掉害虫,排泄物还可为水稻提供天然的有机肥。一来节约了肥料、农药的投入,二来种植的水稻也更加的生态。”杨小兵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去年试种400亩,亩产水稻600公斤,与常规种植的水稻相比,产量不相上下,但是价格却翻了一番,还收获了不少鱼。

“投入少,产出高”,尝到甜头的杨小兵准备在去年400亩的基础上,将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发展到2000亩。

如果说,杨小兵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重在“粮”,那么青白江区城厢镇壁峰社区,玉虹水产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刘胜光则重在“渔”。作为该区水产大户,合作社去年发展稻渔综合种养600亩,在这里,鱼虾和水稻形成了一个无公害的生物微循环,不仅实现了一亩田两份收入,还实现了“1+1=4”(“水稻+水产=粮食提质+水产增收+生态安全+农民增收)的效果。“今年准备扩展到1000亩。”刘胜光说:“相较于鱼塘养殖的鱼,稻花鱼不仅价格好,销路更是不愁,去年1万5千斤稻花鱼,还在田里就已经全卖光了。”

弥补短板“稻”“渔”优势互补

育秧、插秧、收割……杨小兵是粮食种植的一把好手,但养鱼的技术、经验不够。

从开始的经验养鱼到现在的技术养鱼,刘胜光所在的合作社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因为自己培育鱼苗,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统一管理、技术、销售,鱼的品质、价格和销量都有保障。但如何将水稻种植的成本降下来,品质提上去,一直是他的“心病”。

在一次稻渔综合种养培训会上,通过该区农林局搭桥,两家达成协议,一举弥补了自身短板。“水稻的育秧、插秧这块让智农农机去做,我们可以更专心地育苗。”刘胜光表示。“牵手”专业水产,杨小兵也觉得省心不少。“和玉虹水产合作,田里鱼儿归他们管,我也可以专心种粮食。”杨小兵表示。

刘胜光、杨小兵的合作,只是青白江区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一个缩影。今年,对标市上安排的7000亩稻渔综合种养目标任务,该区结合实际,自加压力,以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提出了新建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的目标。目前,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全面落实,水稻、鱼、虾、蟹等种苗已准备到位,业主自建的稻渔综合种养工程类项目正加快推进。(罗冬梅)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