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华丽转身的路径选择

www.scol.com.cn (2019-02-01 08:18:49)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林霜  

四川在线消息(莫婧 记者 陈昊)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都市青白江区从昔日的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为新时代的内陆开放新高地,就像中欧班列(成都)一样正在加速前进、走向世界。

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

青白江区因川化和成钢而建区,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西南地区的第一个工业区,曾因工业经济发展而一度辉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曾经的两大巨头在彷徨与困惑中步履蹒跚,几经调整。在2014年—2016年,川化全面退出化肥产业,攀成钢彻底关闭冶炼生产线,皆选择了断腕求生。

然而,两大企业的关停,青白江区的GDP却不降反升,2016年GDP增幅达到8.7%,2017年GDP增幅8.9%,2018年预计增幅达到10.5%,高于全国、全省增幅。究竟是什么在支撑青白江区经济发展呢?

原来在2002年,成都东郊企业大量外迁,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青白江区成了东郊企业外迁的主要承载地之一。2005年,青白江区正式设立了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现称“区工业区”),并于当年建成工业区骨干道路,将绿色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商用车作为园区主导产业,使工业老区焕发生机。

通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工业区从最初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17平方公里,并获得国家高性能纤维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单位、国家新型工业化(绿色建材)示范基地、2018年中国建材园区20强第一名等诸多殊荣。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开车驶入工业区,道路整洁宽敞,虽然厂房林立,却处处充满绿意,让人感到无比舒适。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区工管委(智管委)党工委委员陈东见证了工业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最初我们招商,不分规模大小,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对环境影响较小。随着青白江区的发展,特别是铁路港的飞速发展,园区招商引资门槛也越来越高,必须符合园区的主导产业规划,并且必须是零污染企业。同时,对于不符合园区规划的高耗能、低产出的项目也在逐步清退,引进更多优质项目。”去年新签约川非国际智造中心、美好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项目等17个,总投资77.5亿元。

目前,工业园区已有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7家、中国500强企业8家、行业龙头企业30家、上市公司17家,已形成了以台嘉、众能为龙头的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以芝田高分子为龙头的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天马轴承、三洲核能核电管材为龙头的节能环保和新型金属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以江河幕墙、成都建工、瀚江新材料为龙头的绿色建材和建筑工业化产业集群。

智慧产业城拔地而起

2017年下半年,青白江区规划了“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的发展布局。其中一城为智慧产业城,主要是传承川化、攀成钢工业文明,打造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构建产城融合、集“产、研、住”一体化、高端型、花园式智慧产业新城区。

去年,青白江区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1500亩土地用市场化方式完成了拆迁和功能留白,同时以高标准规划建设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配套和城市绿道等基础设施。“这是为了打造产城一体的城市化布局,打破传统老工业区地域的界限,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我们更多的是把生态的价值考虑进去。” 陈东介绍,在老工业基地核心区及城市生态带周边共15.08平方公里范围内,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智慧产业城。由原来的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变为以总部办公、高端商务、科技研发、智慧物流、文旅创意为主导的产业。当前,智慧产业城已经全面推进总投资98亿元的35个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设,除即将建成通车的智慧大道、青江南路,长流河绿道等项目外,还同步推进工业遗址公园、国际医院、国际学校、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多个大型产业化项目。

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积微物联就是其中的“明星”产业化项目之一。走进积微物联展示大厅,就能看到一整面墙的液晶显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动线更新着实时货运情况。商家只要在这里上传信息,就能很快收到订单,随后,商家无需再担心订单跟踪、库存和物流跟踪、在线加工、自助开单等一系列流程,足不出户,就能将货物销售,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加工配送,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客户手中。这家从原攀成钢一块空地上起步的新兴互联网企业,在短短5年时间内,经营收入实现了5年近200倍的爆发式增长,平台交易额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了成都市潜在的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目前,已形成拥有积微钢铁、积微运网、积微指数、积微循环、积微云采等26大板块的线上积微族群。

除此之外,积微物联还与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在智慧产业城共同建设西南云计算智慧产业基地,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西南云计算智慧产业基地的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与积微物联共同挖掘大数据的市场蓝海,助力西南地区上下游企业实现与用户的同步提升、共同发展。”

通道建设推动产业集聚

改革开放以来,青白江区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2008年7月,青白江区开始建设中国西部铁路物流中心。2012年4月,成都铁路口岸正式运营。2010年,中国西部铁路物流中心(后更名为“成都国际铁路港”)建成投运。2013年4月26日,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成都)从青白江区始发,架起快捷畅通的亚欧大陆桥,从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历史。第二年7月,中亚班列开行,从青白江区出发,分别开往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五国。至此,青白江区一跃成为中国内陆开放新高地。

中欧班列(成都)、中亚班列的开行搭建了内陆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形成助推西南地区协调发展新引擎,其国内外影响力不断上升。去年12月21日,一批价值1680万元创维电视零部件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集结通过订制专列出发,15天就到达德国纽伦堡。“过去走海运要两个月,现在只需两个星期,效率极大提高,为产品在欧洲国家的销售提供了保障。未来,我们将通过班列,把产品运输到欧洲各国。”创维相关负责人表示。

港管委对外联络部部长曾怡表示,中欧班列的货源品类不断在扩张,通过中欧班列运输的货品也从早期的电子产品逐渐扩展到更广泛、更多元化的领域:“除了创维、TCL、戴尔等电子产品走出国门,还有国产汽车、温江花卉、新都家具、武侯女鞋、蒲江猕猴桃等依托班列运往欧洲。”有来就有往,2015年8月,中欧班列(成都)首趟返程班列从波兰罗兹发车,啤酒、饮料、零食等欧洲快消品首次经由陆路抵达成都。班列正式实现双向运行,标志着成都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再获重大突破。随后,欧洲的汽车、家具、化妆品、时装、木材、肉类等产品,通过中欧班列(成都)进入了国内市场。

经过5年多时间的运行,中欧班列(成都)已织线成网,联接境外纽伦堡、蒂尔堡、罗兹等23个城市,境内厦门、上海、钦州等14个城市,打造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朋友圈越来越广,每天从成都至欧洲间往返的班列不少于3列。“东向辐射日韩及美洲地区;西向形成经阿拉山口至罗兹、蒂尔堡、纽伦堡,经霍尔果斯至伊斯坦布尔的泛欧铁路大通道,打通进出印度洋阿拉伯海最近的铁海联运通道;南向着重打造蓉桂陆海通道,最终形成东中西三大泛亚铁海联运大通道;北向将有效覆盖独联体国家以及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去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作出“要强化网络和拓展网络,利用蓉欧快铁这张名片,打造蓉欧枢纽”的重要指示。以枢纽增通道、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聚产业。成都国际铁路港、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与中欧班列(成都)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发展带来强大的驱动力,同时也推动着青白江区城市格局的完善。当前,成都国际铁路港作为一带一路产业园核心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加工,现已签约落地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商品文化馆6个;今年新引进招商局中外运长航、盒马鲜生、菜鸟网络等重大项目24个,总投资216亿元。为了承接更多适铁适欧产业,让码头和通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青白江区于去年在距离铁路港9公里的清泉镇规划建设了欧洲产业城。

上海润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松机器人联合研究院苏州院……在区欧管委党工委委员陈颖的笔记本上,记录了50余家企业名单。“这些都是我们拜访过的企业和院所,不少企业已经和我们达成了投资意向,希望能够尽快入驻欧洲产业城。”陈颖表示,欧洲产业城正在着力打造以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为主导的适铁适欧、“两头在外”的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区。前年9月欧洲产业城获批成立,10月拉开“白纸画图、平地立城”的建设序幕,仅一年多时间,就先后招引了华鼎国联、巨石、天马、香港玖龙、英国凯格瑞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总投资已超过200亿元。(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