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河心沙洲:邛崃南河美丽的风景线

http://www.scol.com.cn  (2017-06-23 11:20:19)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侯雯雯  

在邛崃老南桥的上游几十米,有一块沙洲,长约200米,最宽处约100米,从空中鸟瞰,仿佛是一条航船,在大江中乘风破浪行进。前些年,在这条”船”的尾部筑了一条弯曲的堰埂,宽宽的白色的浪花翻滚而下。于是这块沙洲,在空中看起来又像一条逆流而上,正在跳跃龙门的鲤鱼。沙洲是鱼身,堰埂则象是它正在猛烈摆动的鱼尾。如果从黄坝大桥远望这块沙洲,一抹黛绿,江面的雾气初起,隐隐约约,沙洲象是浮在水面的仙山。多年前,沙洲上长满了麻柳,桤木树,近年来对河道进行了整治,麻柳和桤木树少了,上面栽了芦苇和美人蕉,雪白的芦苇和红黄的美人蕉点缀着沙洲,煞是好看。今年,又在周围绕了一圈灯光,沙洲的夜景更为迷人。

我曾数次到沙洲上去拍照,从沙洲的上游顶部远望南河,南河河面更显辽阔,烟波浩渺,远山和高楼的衬托,景象非常壮观。关于这块沙洲,历史文献中记载不多,查阅民国版的《邛崃县志》,其中有“城南二里为南河南,对河沙洲有宋南楼故址,山边有竹叶寺……”这里指的沙洲应该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沙洲。南河在石灰包与䢺江合流后,流到这里,河道变宽,加上原来道光南桥和老南桥堵水的阻滞作用,流速变缓,泥沙沉淀下来,天长地久,日积月累,形成了现在的沙洲。

这块沙洲形成的时间是何年何月,尚待考证,但从光绪八年所绘的川南第一桥图中,就已经出现了。从图中看出,依托这块沙洲,分别向两岸修了两条堰埂引水,与现在修的堰埂差不多。据南河坎七八十岁的原住民告诉,民国时期,他们还看到这两条堰埂,利用堰水,北岸在红房子那个地方,修了水碾一座,提水筒车三个,南岸在废弃的南江一号,现在叫观景台的地方修碾子一座。

84岁的林大爷从小一直生活在邛崃南河边,他说,从民国年间到解放后一段时期,那时候沙洲的面积是现在的4倍多,上齐现在的滨河广场上游100米,下抵拢老南桥。沙洲的高度几乎与老南桥桥面齐平,估计原来有近两公里长。

过去,在邛崃老南桥中部,有石梯数步可直通沙洲。大约1940年,国民党24军陈明阳的一个整团,三人一排,整整齐齐,踏着号令,每天从老南桥上走下沙洲,就在沙洲上操练、射击。1950年初,打垮的胡宗南部队的俘虏,有一千多人就集中在沙洲上集训、整编。可见当时沙洲的面积之大。

关于沙洲,老人还讲了两个趣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架双层翅膀的单引擎飞机,不知是何原因,突然降落在沙洲上,但没有停机,在沙洲上滑行一段,又飞起了,把沙洲上小树杂草“拉了一槽”。他还说,公社化时,有野兔在水里一跳一跳从岸边跳到沙洲上吃生产队的豆子,吃饱了又一跳一跳回到岸边。兔子下水,真是匪夷所思。

飞机一事,林大爷说亲眼所见。兔子一事,他说很多人可以证明。

民国版的《邛崃县志》提到,“对河沙洲有宋南楼故址”。也就是说,在宋代,这块沙洲已经存在,而且还在上面修了楼,称为南楼,这座南楼是做什么用的?是监视敌情还是登楼望景的,不得而知。

很多人说,听老一辈讲,在上世纪初,曾经居住过很穷的一户人家,后来因为洪水冲垮了房屋,就没有人在那里安家了。人民公社时,生产队为了守庄稼,搭过几个临时窝棚。

老南桥比沙洲高,老南桥一旦洪水飞桥,沙洲就被淹没,洪水退去,就会在沙洲上留下一层泥沙,据说民国时期,有一年涨了七次洪水,南岸河边的民房全部席卷而去。每一次大洪水,都让沙洲泥沙淤积一次,层层叠加,一次又一次长高长大。

如今,邛崃老南河风景区,已经成为邛崃的一张风景名片,这块沙洲不久的将来也该有与之相应的优雅的名字。(文/图杨辉祥)

河心沙洲从空中鸟瞰仿佛是一条航船

红房子与沙洲相映成趣

雪白的芦苇和红黄的美人蕉点缀着沙洲

南河大榕树与沙洲遥相呼应

沙洲与河滨广场遥相呼应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