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张雪婵)徒手摸鱼、猕猴桃采摘、水稻收割体验、栓稻草体验……8月20日至21日,都江堰市石羊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在金花社区百亩稻田内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打造川西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体验活动。
又是一年丰收时节,游客走进都江堰市石羊镇,秋风在吟唱,鱼儿在欢跃。为了更加全面展现川西农耕文化水旱轮作系统,都江堰市石羊镇把“稻鱼共生系统”和“川芎禅养技法”田园诗意景观结合,为游客者提供传统农耕文化互动体验区。
“稻鱼共生系统”和“川芎禅养技法”是川西最具特色的重要农耕文化,它传承了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史,充分体现了都江堰自流灌溉、润泽天府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气候和水系文化精髓。鱼儿在沟渠中自由进入稻田生长,鱼儿为水稻翻耕除草,水稻为鱼儿供食供氧,经过长期共存环境,形成了自然的稻鱼共生系统,水稻收割后进入和谐轮作共存——养川芎(川芎禅养技法系统)。
川芎属著名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从公元814年由马祖寺农禅思想的指导下,发明“川芎禅养技法”传承至今。川芎作物是无性繁殖育苓种而成,从头年元月在农田里“起”奶芎,将其种在道教圣地青城山进行育苗,经过8个月的“道”养,川芎苓种在同年8月中下旬“起”下山,“出道”后在农田里“养”,苓种按每排8苓,排距1.2尺按在土壤上,每两排之间均为“双封口”再盖上有机肥。到次年5月底6月初收成。这个完整的耕作过程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养(种)川芎农禅并重”修为过程。
此次活动主要以“品农业文化遗产、观稻鱼共生系统、体禅养川芎技法、玩转农耕文化”为主题,围绕稻鱼共生做体验,再现活态景观,用原生态稻草造型,乡土文化营造静态景观。让游客参与吃、住、行,体、学、养,游、购、娱等多方面多角度体验活动。
活动中有农耕文化展示区:分农产品展示区和农具展示区,搭建草木生态长廊,组织19个社区,有农产品和农具在长廊内进行展示,让游客与当地农夫一起体验割谷子、拌桶搭谷子、挑谷子、并开展栓谷草比赛,徒手稻田捉鱼比赛等。同时情景再现牛耕田、养川芎水旱轮作农耕文化系列活动。
近年来,都江堰市石羊镇生态农业发展迅速,稻田养鱼及种养川芎面积大幅增加,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农产品原生态品质不断提升,对旅游业而言,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愁情结,并且不可复制的珍稀旅游资源,助农增收。
乡村风情游,余味无穷。来到都江堰市石羊镇犹如走进童话般的“神农世界”,有沟渠流水,有水则有鱼,鱼儿涌浪叠,田鱼当家禽。水旱从人,自流灌溉,不知饥谨的自然生态环境,使村庄院落、房前屋后流水叮咚,鱼荷连片、彩鲤成群,好一幅人鱼相伴、自然风光其乐融融的和谐共生共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