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置身新的发展方位、谋划新的思路目标、确定新的发展任务、履行新的发展使命——
历经五年的风雨彩虹,2016年10月29日,成都郫县,站高谋远,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市委“157”总体思路,开始书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都市新区的崭新篇章。
29日—30日,中国共产党郫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部署未来五年工作思路和目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谋篇布局,更是郫县全面深化创新改革、加快区域转型发展的一次总动员。
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撤县设区……一个个重大历史机遇,为郫县这座千年古城赋予新时代的新活力。
“我们一定主动担当、聚焦聚力,系统谋划好国家中心城市都市新区发展战略。”郫县县委主要领导表示,未来五年,将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一流的精神区位,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区、转型发展样板区,为实现郫县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郫县担当,作出郫县贡献!
回顾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核心
提示
过去五年,郫县县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和安排,团结和带领全县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较多的五年,实现了经济社会良好发展。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五年来,郫县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一港三园一总部”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集中打造郫筒、犀浦红光片区两个商业中心,引进建设蜀都万达广场、奥特莱斯等30多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7个。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6亿元,年均增长1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3亿元,年均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28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01元。
城乡建设稳步加快
郫县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统筹抓好城乡建设发展。对红光大道、蜀源大道等一批卫星城骨干道路实施改造,地铁6号线、IT大道有轨电车启动建设,完成沱江河综合整治和清水河生态公园建设,沱江河综合整治荣获“2015年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实施50多个特色镇建设,建成66个幸福美丽新村。
改革创新有力推进
郫县利用闲置房源巧变创客空间,在菁蓉镇(德源镇)改造完成众创空间55万平方米,入驻创新创业项目1263个,已注册公司650家,聚集创客11000余人,引进中科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21名。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社会民生持续发展
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农村五保、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特大疾病医疗覆盖率达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0%、99.8%。社会救助、棚户区改造、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荣获“四川省文明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生态建设全面加强
郫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努力建大公园、大景区,打造一流生态环境。完成15公里沱江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和2.9公里清水河城市段景观营造,新增植绿2580亩。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荣获“国家生态县”,成为全国第五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40.8%,绿化覆盖率达44.3%。
从严治党成效明显
加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重大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力推进正风反腐,扎实整治“四风”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七项专项治理”和“9+2+3”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连续4次位列全省前30名、全市前5名,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监察局评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先进单位和落实监督责任先进单位。
展望
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都市新区
核心 提示
今后五年,郫县将继续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157”总体思路,统筹谋划郫县经济社会发展,以一流的精神区位,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郫县担当,作出郫县贡献。
今后五年,郫县将按照建设“双创高地、生态新区”发展定位,围绕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区、转型发展样板区”发展目标,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助推、产业融合、升级转型”发展路径,优化拓展城市空间,培育转换城市动力,壮大提速城市经济,传承繁荣城市文化,优化保护城市生态,保障改善城市民生,创新完善城市治理,努力建设创新郫县、智慧郫县、法治郫县、健康郫县、书香郫县和生态郫县。
今后五年,郫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建成区面积达83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8%;三次产业结构比达4∶46∶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9%;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
全面建设创新创业高地 培育发展新引擎
创新创业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郫县将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区”的发展目标,聚焦菁蓉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双创示范基地,全面推动创新郫县建设。
实现路径包括高标准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完善支撑服务体系、掀起全社会创新创业高潮。其中将围绕菁蓉镇27平方公里规划区域,高标准规划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孵化核心区、成果转化区和服务配套生活区,高水平建设菁蓉中心、菁蓉湖、菁蓉立交等双创核心功能地标等。
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新动能
改革开放是加快新一轮发展的先导力量。郫县将紧紧围绕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构建高水平双向开放新格局,增强转型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实现路径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高水平双向开放合作、强化人才资源的发展支撑。其中,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发展现代产业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郫县将紧紧围绕“建设转型发展样板区”的目标,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大力实施投资促进、工业强基、科技立城、千亿产业培育、经济证券化等“经济转型大攻坚行动”,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郫县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实现路径包括夯实中高速增长投资底盘、培育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拓展升级产业空间载体。其中将积极培育研发设计、在线检测、预测性维护等新业态,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加快大数据收集、分析、研发等产业培育,打造行业龙头,实现大数据及相关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推动郫县豆瓣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建筑设计等产业,实现建筑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推动旅游业加快提档升级,实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1000亿元。
建设都市新区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坚持“独立成市”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城市观,大力实施交通外联内畅、宜居水岸建设、小街区规制、骨干道路景观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等“都市新区建设五大攻坚行动”,高水准规划建设产城融合、功能完整、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都市新区。
实现路径包括强化城市发展的规划引领、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独具魅力的特色小镇。其中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在郫筒、团结、德源片区规划建设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创新中心,在犀浦、红光、安靖片区规划建设新型产业社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等。
坚持绿色发展
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效的内在要求。郫县将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努力打造天蓝、地净、水美、树绿、花香的生态郫县,争当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排头兵。
实现路径包括健全绿色生态制度体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其中将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攻坚行动,加大成都饮用水源地保护,维护好河、湖、林、田等良好的生态本底和自然环境。
发展特色文化
提升区域文化实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宏伟征程中,作为古蜀之都的郫县,必须体现应有的作为和担当,将坚持以文化塑形象、以文化增魅力、以文化聚合力,在文化建设上走在前列、打造精品,着力提升软实力。
实现路径包括培育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其中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郫县文化的优秀基因与时代精神充分融合,培育塑造“创新、开放、智慧、勤奋”的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建设文化区位,彰显时代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
保障改善民生
增强人民群众福祉
郫县将坚持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相统一,围绕民生民向民愿,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让青年人乐业创业、让老年人颐养天年,让特困群众及时得到帮扶救助,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现路径包括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加强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其中将全面深化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乡交通、环保、养老服务等民生性公共服务发展水平。
坚持依法治县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
郫县将坚持以人为本、法治为基、系统治理,充分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加强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转型,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实现路径包括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法治郫县建设、加强城市智慧治理。其中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发挥四川省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优势,建立与国家中心城市主城区管理服务水平相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营运管理体系,整合提升智能交通、智能城管、智能安保等管理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