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张雪婵)为促进蒲江县大兴镇关桥村快速发展,成都市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关桥村确定为成都市第三轮第二批农村扶贫开发“百村万户”帮扶对象,由成都市规划局牵头,蒲江县规划管理局具体组织编制扶贫开发规划,引领关桥村实现科学发展。
蒲江县规划管理局经过多次走访收集资料,采用SWOT分析法,分条梳理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落实精准扶贫要求,以成产、生活、生态为抓手,实现物质脱贫、精神富有的脱贫目标。
关桥村聚居点
关桥村入口优化效果
关桥村生态沟渠
关桥村文化设施
关桥村乡村酒店
着力产业提升 引领科学发展
扩大猕猴桃、柑橘种植规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蒲江产红阳市场认可度高,为猕猴桃高端品种,且资金与劳动力投入适中;柑橘市场稳定,就地销售方便,资金与劳动力投入较猕猴桃少,且管理方便。适当扩大两者种植规模,不断做精做深,通过技术交流、与公司企业合作等方式提升猕猴桃与柑橘产量与品相,通过电商品台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提高销售价值,形成以猕猴桃与柑橘种植为核心的产业结构。
强化区域合作,壮大产业品牌。引进优势猕猴桃品种与生产技术,提高果实产量与品相,实现技术引进。借助复兴乡、水口村已经成熟的销售渠道,短期快速提升销售价值,进行销售借力。以“佳沃”、“水口红”品牌为依托,在品牌形象塑造、宣传上形成合力,实现品牌共建。建设涵盖鲜果销售、加工、旅游为一体的跨区域的猕猴桃产销基地,实现品牌融合。
规划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对原老村委会进行改造,规划设置为电商服务店,该处位于村域中部,便于组织收发货物;选址利用原有建设用地及建筑,节约投入,加快实施;邻近贯通关桥村南北的老大复路,便于物流运输。
按照“一产为基,一三联动”的发展思路,以现代种植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形成“一区两基地”(精品农业示范区,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柑橘种植示范基地)的空间布局结构,助力群众实现增产增收。
完善公服配套设施建设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完善交通路网,方便生产生活。增强关桥村东西向联系,规划新增三条东西向道路。在关桥村北部规划新增3条南北向道路。在村域中部规划新增一条东西向道路串联两条主路。对现状道路进行修缮,并对部分路段进行拓宽、部分较窄路段设置错车道。
规划新增公服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结合狭长的村域空间及村民聚居情况,以村民生活出行方式为出发点,在村域内规划“15分钟生活交流圈”,结合老村委会改造,按“1+8”公共服务配套要求按需配置。规划设置全民健身广场、日用品放心店、卫生服务站、综合文化活动室、公厕等便民社设施,方便群众生活。
美化生态环境 构建美丽家园
优化道路景观,对贯穿关桥村的主要道路进行景观优化,道路两侧展现乡村特色、农业景观,避免裸露土地,以低矮作物为主,保证视线通透。并在道路两侧景观节点及道路转角处,在保留原生植被的基础上,利用观赏性植物美化,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
打造生态化沟渠,在保证基本运行条件和运行功能的前提下,减少沟渠边坡的硬质化,增加绿化面积,沿沟渠两侧构建水生态系统,起到净化水质、维护河岸、隔绝高地污染物的作用,并具备一定的景观效果以构建生态护岸。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如在坡脚设置各种种植包,采用石笼或木桩等护岸,斜坡种植植被,构建工程生态型护岸。
整治林盘风貌。按照保护林盘院落的乡土性、生态性,使用一定传统材料、工艺,依据林盘院落的不同特色,形成丰富形态的原则,采用林盘屋顶平改坡、窗户增加木构元素、本土材料铺装院坝、外墙立面美化等手法,对主要景观道路两侧的散居点以及三个林盘内的散居点进行风貌整治。
强化入口景观打造。结合关桥村文化特点,进行关桥村入口景观节点的打造。将川西建筑特点以及碉楼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关桥特色的入口构筑物。尽量保留原生植被,将入口处植被进行移栽,打开入口,结合构筑物点缀观赏性乔木与灌木。
蒲江县规划管理局高标准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瞄准相对贫困户,分类施策精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基础设施,扶持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创新工作模式,构建了扶贫开发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