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社区不少于两次培训
法治思维注入“核心力量”
今年,都江堰每个社区的两委干部、居民小组组长、议事会成员都参加了都江堰市司法局组织的法治培训。培训中,司法所工作人员、驻社区律师、优秀普法讲师等法律服务人员对社区关键人群进行了法治专题解读。
“解读的内容主要是《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自治法》《土地管理法》等社区干部常用法律法规,这样能引导社区党员、干部依法履职、依法办事,成为推动基层依法治理的核心力量。”都江堰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都江堰按照一个社区不少于2场次的标准,建立了社区干部法治轮训制度。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引导社区群众自觉学法用法。这也是都江堰推动社区法治建设,在探索将法治元素融入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抓住社区的“关键人”“少数人”,强化社区党员干部法治教育的举措。
创新学法用法方式让法入人心
建立社区自治规则让制度“发声”
在“法治夜话”活动走进青城山镇香花馨居小区时,驻社区律师曾律师通过为小区群众普及《物业管理条例》知识,引导群众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制定《小区物业管理公约》,强化群众购买服务的意识,减少了因费用缴纳产生的问题与纠纷。这便是“法治夜话”等普法活动、驻村(社区)律师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实例,也是都江堰引导群众自觉学法、趣味学法的具体举措。
今年以来,都江堰市司法局以“法律七进”为载体,创新推出“春苔会·送法下乡”“法治夜话”“法治文艺巡演”等一系列学法用法精品活动,通过“摆、谈、唱、演”等方式,面向社区群众以案释法、直观普法,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趣味学法”,培养自觉学法、依法用法的良好习惯,从而夯实社区依法治理的社会基础。
并且,为帮助小区(院落)建立合法合规合理的自治规则体系,都江堰司法局借助社区法律工作室的专业优势,请驻社区律师引导社区干部群众按照“民主定规、循规而治、依制规制”的原则,通过集体协商民主参与方式,征集民意、代表讨论、反馈修改、议事会表决等步骤,建立社区、小区(院落)民主自治规则,并由驻社区律师提供合法性审查、法律意见服务,实现了居民从“难以约束”到“自觉遵守”的转变。
截止10月底,都江堰市256个社区、1516个院落小区在驻社区律师的帮助下,已全部完成了院落小区自治章程、院规院约、入住公约等草根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先进社区示范带动
推进公共服务法律体系建设
有评比才会有干劲、有进步。都江堰市司法局将工作推进快、工作成效明显的银杏街道一街社区、柳街镇水月社区等4个社区作为典型示范社区,总结推广工作经验,以示范带动进一步推进院落(小区)的公共服务法律体系建设。
下一步,都江堰将继续全面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结合“法律七进”等工作载体,围绕中心工作,对社区的重大建设、管理和经济事务提供必要的法律意见和建议,推动法治工作网络化。帮助社区依法完善自治章程、院规民约、小区公约、物业管理公约、入住公约等基层自治规则,进而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影响力,推动政府治理、社会参与和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实现从“一元治理”到“多元共治”的成功转变。
在“七五普法”开局之年,都江堰全市的1516个小区(院落)中举办了21场法治文艺巡演、512场法治轮训、740余场“法治夜话”,惠及了25万余名学法用法群众……这是都江堰市司法局在深化社区法律服务提升司法行政服务保障力,贯彻落实“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创新工作中交出的2016年工作答卷。
今年,家住都江堰的老百姓一听到“法治夜话”这个活动都感到非常熟悉。他们知道,不仅有律师前来讲解大家关心的法律法规、可以面对面咨询专业的法律问题,还能欣赏到趣味盎然的文艺表演。驻村(社区)律师除了担任“普法员”的角色之外,还为群众在社区自治中制定“村规民约”提供法律咨询,让群众很是放心。
据了解,都江堰市司法局围绕都江堰市“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工作,以提升司法行政服务保障力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创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丰富社区法律服务内涵,深入推动社区依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