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四轮驱动 新都区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http://www.scol.com.cn  (2016-11-21 09:21:27)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侯雯雯赵荣昌  

信心满怀立足新起点,凝心聚力共谋新跨越。在10月27日—29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成都市新都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对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中提出的“157”总体思路安排部署,新都区提出“深化改革开放,让城市动力更‘足’”的五年新目标。

千帆竞发,破浪者领航;抢抓机遇,勇担承责。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动力十足,位于成都城北的卫星城新都区勇担承责,担当主力军奋力前行。结合实际,新都区提出,将坚持“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四轮驱动,培育和转化发展动力,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到2021年,高新技术产值达550亿元。

多方发力

以创新培育城市新动能

6月21日,新都区与西南石油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医学院等驻区高校举行校地共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座谈会暨校地合作签约仪式,新都区宣告与3所驻地高校共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6月26日,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最后一个活动日,39.5亿元前海金控新都区绿色发展基金签约落地新都,宣告深圳前海与中国西部县域城市合作开启又一个新时代。

8月30日,新都区携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式签署《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协议》,寻求在航空动力方面新的“着力点”……回顾即将逝去的2016,新都这座城市从不缺乏创新的元素,创新,早已成为新都城市新动能的重要培育方式。

“在此次党代会上,城市动力的首选,新都就提出了创新培育,这是城市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高焰如是表示,细细品味,实属如此。

新都区提出,牢牢抓住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两个通道”。深化与西南石油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医学院、省社科院、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共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深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发集团战略合作,打造航空动力创新创业中心,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深化与前海、申能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金融对接,全面提升我区在国资经营管理、基金管理、融资租赁、金融咨询等方面的水平。抓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建设和“创业天府·扬帆新都”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都蜂云谷、北欧E中心等6大平台建设,努力将新都建成智慧、人才和金融资源高度集聚的创业乐园、创新高地。

“2017年,将重点加快北航成都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和特色科技园、石油大学科技园总部基地、新都区演艺中心等项目建设。”美好蓝图已绘,起航也一直在路上。

攻坚克难

以改革激发城市新活力

“要在改革谋划上求突破,要把‘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领域改革工作摆在更加靠前的位置;要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要抓好改革试点突破带动,增强改革的牵引力;要在协调推进上求突破,要深刻理解‘责任主体、主体责任’,进一步拧紧责任螺丝,要深刻把握‘各司其职、通力合作’,进一步凝聚改革合力。”这是记者在新都区一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记录下该区主要负责人的一段发言,在此其中,既有决策者对深化改革的思考,也彰显着新都这座城市对深化改革的力度和决心。

其实,细心者不难发现,深化改革的步伐,新都一直走在全市前列。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成都航空产业园被确定为省级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共建成都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和创新创业特色科技园合作协议,成功举办“2016年中国(成都)航空动力发展暨学术论坛”。创新创业蓬勃兴起,“1676”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46579万户,成功举办“创业天府·菁蓉创享会”等活动,建立多层次多形式校地联席会制度,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加速构建。在全国率先与前海金控实施战略合作,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成功举办“首届成都·前海金融创新高峰论坛”,发展动能加快转换。

此外,新都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五星级政务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荣获中新社“政府责任创新奖”。教育卫生等民生改革成效显著,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成为全国样板,成功举办全国首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研讨会、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经验交流会,改革成效更多惠及于民。

开放包容

以开放拓展城市新空间

今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跻身国家中心城市,归根结底就是要成为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和“经济极核”。

7月29日、8月19日,“一带一路”下的新都机遇 ——2016成都市新都区对话知名企业暨投资推介会分别走进深圳和上海。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新都演绎了生动的香城版本。

一条铁轨连接中欧,在成都与欧洲大陆实现了完美对接的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此其中,新都更是走在前列。坐拥离成都国际铁路港的战略机遇,新都区提出深入实施“蓉欧+”战略,加快构建“西进南下”大开放格局。西进,依托“蓉欧快铁”聚集适欧产能、适铁产能,建设面向中亚及欧洲的家具出口分拨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港;南下,借力前海金融优势与政策优势,打通与东南沿海对外开放桥头堡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成德绵同城化发展和成都市近郊区县合作。鼓励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全方位、宽领域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能合作,不断提升新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出去”,更要加大力度“引进来”,全力发起新一轮招商攻势。新都区结合成都市对其卫星城功能的定位,重点聚焦航空动力、轨道交通、能源装备补链强链,紧盯国内外产业高地和优质项目,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成长性好的项目,新引进上50亿元项目3个以上,力争在百亿元项目引进上实现突破。“2017年,着力筹备好经济发达地区专题招商推介会,重点引进时代电气等轨道交通配套企业,加快引进投资50亿元的海航通用等航空动力配套企业。”新都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此外,新都区以实际行动和具体项目走好“一带一路”,严格执行“一把手”带头走出去招商制度,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精准招商、全产业链招商,大力推进“万企出国门”“蓉企中亚行”等系列经贸促进活动,国内外友好城市合作不断深化,成德绵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区(市)县圈层合作全方位加强,经济外向度和区域影响力全面提升,搭起了一座又一座“友谊桥”,“新都开放”全面推进。

寻新动力

以人才构筑城市新优势

“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选择落户新都区,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新都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这样评价新都,在他看来,人才优势早已成为城市动力的重要元素之一,新都用人才构筑城市新优势,值得点赞。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区拥有6个国家级技术中心、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8个省市级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达64家。

新都从不缺失对人才的渴望,近年来,新都区创新实施“十百千”培育工程和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计划,打造“谋事、干事、成事”的干部队伍;推进“九大人才工程”,系统做强智力支撑,人才驱动创新发展效应日益显现。

此外,新都区还将继续大力深入实施“香城人才”工程,推动“9+5”人才政策体系建设,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经营管理及高技能人才和团队。高度重视本土优秀人才培养,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重点打造一支视野开阔、理念现代,有理想有情怀的企业家队伍。深化“新型智库”建设,完善党政领导联系优秀专家活动制度,促进专家人才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记者 赵荣昌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