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张雪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首次将绿色发展提升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之一。9月11日成都市委第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努力打造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草成茵、绿色出行、宜业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目标。
近年来,地处远郊的蒲江始终坚持“生态经济立县,绿色产业富民”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谋划,在坚决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不断将生态优势转换成产业优势,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为成都市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规划引领 绘制美丽蒲江蓝图
蒲江县科学编制《蒲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提出了“绿色蒲江·生态新城”的功能定位和“国土空间绿色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价值取向绿色化”的“绿色化+”发展路径,确定了建设“经济繁荣的宜业蒲江、生活舒适的宜居蒲江、生态美丽的宜游蒲江、改革创新的活力蒲江和全面小康的幸福蒲江”发展目标。
蒲江县率先在成都市划定全县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明确到2020年,城镇空间规划建设面积控制在53.41平方公里之内,占比9.2%,农业发展空间面积应保持在454.43平方公里以上,占比78.3%,生态空间保护面积应不低于72.3平方公里,占比12.5%,并实施三类空间分类管控。
“《纲要》充分体现了国家绿色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既是蒲江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更是践行成都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蒲江实践。”蒲江县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蒲江正加快建设“多规合一”规划信息平台,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多规合一”试点,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效性,为打造“美丽蒲江·绿色典范”保驾护航。
夯实绿色本底 构建美丽生态体系
蒲江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建成以山区为骨干,河渠路田间林网为重点的网、带、片、点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长滩湖、朝阳湖等重点水源涵养区、流域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及河流、水库滨岸植被缓冲带,构建以长秋山、“三湖一阁”风景区、大小五面山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屏障,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6年的45.5%提高到2015年的52.1%,城镇绿化覆盖率持续达36.84%。
2005年,蒲江县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3年建成国家生态县并率先在成都市远郊正式启动了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工作。2015年制定实施了《蒲江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5—2025)》、《蒲江县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和《蒲江县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度工作计划》,初步划定了包括禁止开发区红线、生态敏感区红线、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和其他重要生态红线的“一片、两带、多点”生态保护红线,以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重点构建了“四湖两河两丘一屏障”的美丽生态体系,力争2025年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达35%以上。
发展绿色经济 构建美丽产业体系
蒲江县实施农业强基战略,整县推进有机农业县建设,创新引入农业产业基金,在全国率先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土壤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力争在三年内改良土壤55万亩次,年均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0.2个百分点。
蒲江县茶叶、猕猴桃、柑橘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绿色、GAP和有机认证种植面积达28%,常规化肥、农药用量逐年递减10%,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平衡发展、土壤酸化现象明显改善,实现“耕地提升—品质品味—生态涵养”三位一体,初步建成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业基地。
蒲江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瞄准“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发展领域,结合园区发展基础、德国产业技术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智能五金、精密机械、生物医药产业。围绕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目标,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创新以市场化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加快千亿级五金小镇、国家级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五金产品展示贸易中心、智能五金研发及创业孵化中心、中德(成都)AHK职教培训中心、国家日用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的“一镇一区四中心”建设,规上工业单位GDP能耗低于0.7吨标煤/万元,国际接轨的生态工业基地加快形成。
蒲江县实施三产活县战略,按照全域景区化发展理念,完善旅游发展布局,大力发展深度游、体验游、文化游,成功打造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成佳七彩茶林、石象湖蓝莓谷、甘溪明月国际陶艺村等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和樱桃节、郁金节、采茶节、中韩明月文化节等生态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促进了休闲旅游转型升级。同时加速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了中节能·世纪中心、凯世捷·财富广场等商业功能区,服务业业态、形态不断丰富和完善,国际接轨的健康休闲基地初具雏形。
建设绿色城市 构建美丽城乡体系
蒲江县启动“四态合一”县域综合规划,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推进县城区马槽滩、三分水、春江巷等片区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三无院落”改造,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投资近50亿元,统筹推进寿安“千亿级五金小镇”、成佳“中国绿茶之乡”、西来“川西旅游重镇”、大塘“商贸重镇”、甘溪“国际陶艺文化创意旅游小镇”、大兴“生态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旅型特色镇”、朝阳湖“国际湖滨旅游度假小镇”等小城市、特色镇打造和一般场镇改造。
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理念,蒲江县率先在成都市系统推进全域130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年内将实现新村建设满覆盖,初步构建了以区域中心城(县城)为中心,以小城市(寿安镇)为副中心,以特色镇(成佳镇、西来镇、大塘镇、甘溪镇、大兴镇、朝阳湖镇)和一般场镇为节点,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的美丽城乡体系。
改善民生福祉 构建美丽和谐社会
蒲江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促进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养老事业,促使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权利日益均等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实现满覆盖。
蒲江县创新学校托管模式,统筹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特色职业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获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蒲江县在成都市率先建立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为龙头、蒲江县人民医院为枢纽,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1+1+N+n”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并实现在蒲江区域内全覆盖。
蒲江县加快城乡文体事业发展,实现行政村文体设施全域覆盖,群众性文体活动常态化开展。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涌现了全国劳模姚庆英等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成功创建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第三轮第一批8个相对贫困村和25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2015年全县城乡居民收入比1.58:1,初步构建了城乡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群众满意的美丽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