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张雪婵)自2015年起,大邑县在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中,坚持让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为了让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落到实处,让群众体会到文化在身边,大邑县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延伸到村、社区,让群众走出家门就能享受服务带来的便利。
科学布点 实惠基层
自今年起,经过大邑县文体广新局一个月的摸底调查,通过不断反复论证与实地察看,最终大邑县在今年4月初确定了20个能代表大邑特色的村落进行重点打造。首批选出的20个点位分别对应大邑县15个乡镇,“两项试点”工作的推进旨在让有基础、有能力、有文化特色的村落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为了让各村更实质性推进工作进展,大邑县文体广新局摒弃以前大包大揽的工作方式,把场馆文化氛围营造设计自主权交还各村,由各村征求村民意见进行自主设计,让村民有建议可表达,有想法可实现。做到实惠于民是“两项试点”工作最终的目的。
彰显特色 统筹推进
自今年年初起,大邑县文体广新局首推“两项试点”,因为此项工作是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突破,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的联动与资源整合。经过一年的筹备建设,最终确定董场镇正雄社区、韩场镇兰田社区、王泗镇庙湾村等20个建设试点点位重点打造。为了突出每个点位的特色亮点,文体广新局与各涉及乡镇进行了协调沟通,从各乡镇实际出发,打破以往文化氛围营造必须统一模式的老办法,让20个建设试点点位争取做到“各个有特色,处处是亮点”。
各试点村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提出提档升级文化氛围营造方案,交由大邑县文体广新局审定后共同建设。经过反复磋商与协调,大邑县文体广新向各村拨付建设经费共计100万元。这是公共文化共建的一次创新,一方面让群众参与了修建,村民的个人意愿得到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让基层看到惠及群众的文化服务元素,融入与沟通让公共文化的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
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践优先”
做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最终检验的还是惠及群众的效果。大邑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放弃了以往统一推进的工作方式,充分体现村民参与、村民自建的自主模式,让他们把文化的发展纳入到自己的生活需求中去,使基层群众能感受到公共文化的发展与自己息息相关。近几年大邑县开展的“歌舞大邑、运动大邑、百姓故事会”融合了各个渠道的文化元素,让群众能看到文化大餐,能参与文化大餐的运转,这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大邑县安仁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较为突出,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当地文化协会组织特别是民间艺术联合会和全民健身联合会地位非常高,在安仁的大、中、小型活动的串场表演、川西民俗婚庆演绎、担当群众演员等。通过文化活动的参与,这批公益性的群众团体又通过文化输出获取资金支持,从而保证了组织的正常运行与发展,群众得到的是实惠,不是公共文化建设的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