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自2015年9月精准扶贫开展以来,一年多来,龙泉驿区精心组织、全面施策,瞄准相对贫困户、相对贫困村,大力推动精准扶贫,从根本上改变相对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村的面貌,为其带去了脱贫增收的希望。
自加压力 帮扶对象提高识别标准
作为经济走在全市、全省前列的龙泉驿区,在精准精准扶贫上也有着同样的首位与担当精神。精准扶贫伊始,该区在市级划定的标准上自加压力、提标扩面,以2014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6000元(市级标准为低于10000元)为标准,确定了相对贫困村42个;以2014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2000元(全区同期农民收入水平的60%,高出市级标准10个百分点)为标准,认定了相对贫困户315户、1109人。
相对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村确定出来后,如何精准脱贫?这一切不是帮扶队和责任单位说了算,而是有据可依。龙泉驿区制定了《相对贫困户脱贫六条标准》,涵盖收入增长、教育公平、医疗保障、培训就业、危房改造等内容;制定了《相对贫困村脱贫二十条标准》,涵盖了农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思想扶贫、危房改造、基础设施配套等内容。
分类施策 开展困难群众精准帮扶
每户相对贫困户的的家庭情况各不相同,其帮扶的办法也不尽相同。龙泉驿区级财政按照3000元/户的标准安排落实帮扶资金94.25万元开展“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工作,这3000元落实到具体家庭,其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是生产物资,如农药化肥,有的是房屋改造款,还有的是临时医疗救助等。全部按照相对贫困户家庭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分类分层、专项帮扶,这是一年多实践中,龙泉驿区践行的有效帮扶措施——
开展政策兜底扶贫。落实社会救助帮扶,保障城乡低保对象45639人次,发放保障金1541.43万元;帮助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孤儿等特困群体1016人,发放兜底供养资金983.93万元;做好贫困群体临时救助和快速救助,共为895户发放了救助金417.02万元。
开展教育助学扶贫。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涉及相对贫困村的6个教育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保障全区280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学生精准资助,完善“阳光宏志”“阳光圆梦”等教育资助体系。开展就业创业帮扶,目前启动创业项目15个,实现就业55人,带动200余人增收致富。
开展医疗帮扶。落实困难群体医疗保险资助、门诊住院救助等扶贫政策,惠及15180人次,发放救助金436.94万元;困难群众2729人次享受城乡健康体检;新改建村级卫生站项目11个、已完成装修4家。
同时,该区还从危房改造帮扶、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与贫困户的基础条件。目前,41户危房户的房屋正加紧改造,23个公共服务类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计划总投资1871.8万元,涉及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
项目落地 相对贫困村脱贫发展
去年11月24日,茶店镇前锋村16个村民小组的715户农户拿到了期盼已久的生态移民补偿款。本次前锋村生态移民项目发放农户青苗、房屋两项补偿款项共计1.72亿元。待安置区新房验收交付后,前锋村村民就能分到新房,正式成为“新市民”。
生态移民作为龙泉驿区推进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正在全区有序推进。与此同时,在新村建设方面,已科学布局17个相对贫困村 “小组微生”幸福美丽新村聚居建设点位,黄土永丰“小组微生”项目正加快建设。
二河村的葡萄基地、观斗村的土鸡养殖、红光村的稻香鱼荷项目,在各精准扶贫村,结合本村实际和群众意愿的产业项目正成为推动村子脱贫、村民致富的好帮手。目前,全区已按程序审议下达第一批、第二批扶贫开发项目共792个、计划总投资27575.43万元。
在推动项目扶贫的同时,龙泉驿区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以农业产业基地为重点,规划建设扶贫项目配套完善农田水利及道路设施,在扶贫开发项目中,涉及产业发展的项目(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类、水利设施类、道路设施类、乡村旅游类)投资额为23809.16万元,占总投资的8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