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张雪婵)“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们将扮演好都江堰的角色,贡献好都江堰的力量。”1月6日下午,成都市人大代表、都江堰市委书记张余松,在成都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都江堰市代表团分组审议上表示。
都江堰市计划用5到10年时间,迈入国际旅游城市行列,再用10到15年时间,建成国际旅游名城。
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多种旅游业态并驾齐驱
张余松说,《政府工作报告》客观实在、重点突出、紧贴实际。其中,“加快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推动航空大世界、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龙门山(大青城)和“三湖一山”生态旅游功能区,推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用好大熊猫、美食两张名片,大力开展城市全球营销,力争游客总数达2.1亿人次。”《政府工作报告》让都江堰在持续发展旅游的道路上信心满满。
作为旅游城市的一把手,怎么样带动当地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张余松换位思考,以游客的视角谋划战略。
随着550亿成都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推进,都江堰又增添了一项“吸金”项目,将带来全新的旅游度假方式。该项目占地近5000亩,将以文化旅游为核心,打造兼具休闲度假、娱乐观光、亲水体验、商务会议、居住及配套商业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涵盖电影、演艺、主题乐园、酒吧街、酒店群等各类游乐元素的世界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旅游区将汇集顶级旅游业态,包括万达茂,大型舞台秀,室外主题公园,度假酒店群和滨湖酒吧街等内容。
投资20亿元的安缇缦国际旅游度假区(都江堰•莲花湖)开工建设,投资120亿元的华彩景观乐园和366亿元的泰合青城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成功签约,百亿级中国•青城山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启动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都江堰市旅游正由单一传统观光型向多元休闲度假型加速转变。
除了高端旅游项目外,都江堰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重要内容。张余松说,普通的农家的饭菜已经不能再吸引游客了,乡村原生态的蔬菜、土鸡等现在也没有优势了。因此乡村旅游一定要项目化,乡村旅游也是一种服务业,要以商业运营、经营者的角度来思考。“多彩都江堰,快乐四季游。”都江堰结合每个乡镇的特色,把乡村旅游做成了36个乡村假日游精品路线,玩法不重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来体验。
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旅游营销助推提档升级
“山、水、道、熊猫构成了都江堰市的四大元素,也成为了都江堰响亮的名片。”在利用自身现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条件下,都江堰在旅游营销上下功夫。
都江堰市通过市场运作模式,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音乐等主题旅游活动,吸引了境内外游客的关注和参与,实现旅游营销和游客体验的完美融合。发起成立中国精品景区(营销)联盟,助推中国最美黄金旅游走廊线路,促进与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贡嘎山、光雾山等景区的营销互动多种元素融合,共同打造“天府之国•梦幻之旅”世界级的区域性旅游品牌。包装了一批以都江堰为出发地、转程地、返程地的覆盖全川的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构建支撑省内、辐射周边、连接海内外的大旅游圈。在智慧旅游发展上,都江堰从智慧景区建设、旅游产品推广、城市宣传推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谋划,与国内外众多知名传统旅行商、OTA等开展交流合作,交易量逐年递增,实现互利共赢。
“全域旅游是必经之路。”都江堰始终把推进旅游产业化和城市旅游化作为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长期追求,一方面,以旅游助推城市国际化、现代化,全力推动“五大度假区”“六大主题乐园”招引、建设,切实抓好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提档升级,努力实现“形成一千亿元的旅游产业化投资,建成一千平方公里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和引进一千家旅游规模化企业”的 “三个一千”目标。另一方面,坚持“旅游城市、城市旅游”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滨江新区,加速推动天府源湿地和金马河城市内湖建设,加快推进 “两高三轨三改造”交通体系和智能交通建设,大力引进优质名校和医疗资源,推动城市调性由单一县城格局向现代旅游精品城市转变。
2017年是都江堰市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取之年,更是“坚定前行,锐意创新”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都江堰市将围绕更高城市定位和发展需求,始终把旅游和城市作为未来发展核心,把创新和改革作为未来进取的关键,把做大经济体量,做优经济质量,提高民生福祉作为未来事业的要求,用敢于拼搏的赤子之心,延续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