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倡导绿色出行,郫都区分别在一、二办公区新增40辆公务自行车。(郫都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供图)
公共机构的能耗总量只占全社会的4%,但是公共机构数量大,每一位干部职工身后都是一个家庭,他们的节能意识和行为,对于全社会树立绿色低碳新风尚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如何引导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带头树立节俭意识,自觉厉行节约?近年来,郫都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宣传发动、制度建设、技术引领等方式,推动了节能理念入脑入心。“十二五”期间,郫都区顺利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蔡延
强化管理考核 倒逼养成良好用能习惯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涉及面广,执行难度大,让节能工作落到实处是根本。
前几年,郫都区印发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专项目标的通知》,让节能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一个工作人员。
“大家‘红红脸、冒冒汗’,节能减排制度标准才能起到作用。”郫都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考核未达到合格分数的单位将限期整改和通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评比。
“降低公车油耗12分、节约用电10分、节约用水8分……”郫都区年度节能工作专项目标责任分解表里清楚注明了各项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扣分原则。据了解,近年来,郫都区不断完善全区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统计台账等制度,印发了《集中办公区节能工作实施意见》《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意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制度标准。
不仅是制度标准上的“软件”制定,还在“硬件”技术上推动干部职工养成良好习惯。郫都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不断加大在设备改造方面的投入,聘请了专业能源审计公司对机关集中办公区进行能源审计分析,安装了能耗监测系统等设备,排查“跑冒滴漏”,通过技术手段掌握用能、用水大户单位、职工,对他们进行提醒,杜绝“长明灯”“长流水”,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
“地下停车场照明使用雷达跟踪技术,自动感应车辆进出,照明灯也由原来40瓦更换成了现在的18瓦。用水方面,全部采用感应出水,并减小了出水量,安置水平衡装置找到漏点,告别了晚上听漏点来排查的局面。”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技术改造让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有了质的飞跃。据统计,郫都区机关办公楼实现年节约用电120余万度,年节约用水5000余吨。
入脑入心 变“要我节能”为“我要节能”
电梯在2、3楼不停靠,节假日不运行;关闭光彩工程和景观照明,走道照明实行夏季全部关闭,夏季照明尽量使用自然光;购买新能源汽车和公务自行车,倡导绿色出行;回收利用餐厨垃圾、废机油……节能减排该省就省、能“抠”就“抠”,郫都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把节能减排融入到了日常工作中。
“仅中央空调提前1小时关闭,便可节约用电200余度/天,节约天然气300余立方米/天。”郫都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节能减排就在大家的举手投足之间,节能意识只有深入人心,大家凝聚共识,才能让节约型机关向前迈进一大步。
在郫都区办公楼、机关食堂等处,随处可见“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不剩饭,不剩菜”等节能标语。干部职工自觉使用新能源汽车、公务自行车,“光盘行动”“人走关灯”已成为习惯。
此外,郫都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每年还积极开展了“节能宣传周”“能源紧缺体验日”“节能从小抓起”等系列活动,推动形成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掀起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节能风尚。
滴水成河,正是这一系列的举措,郫都区集中办公区于2015年12月被评为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