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汪霞 记者 丁宁)近期,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街道围绕“全域中优”的部署要求,实现了辖区21条河渠“河长制”管理工作全覆盖。
据了解,为做好“水文章”,安靖街道全面履行好“管、治、保”三位一体的街道、村(社区)河长职责,以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防洪能力提升、水网体系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为重点任务,健全河道巡查制度,严格考核问责,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长效治理,全面打响水环境整治攻坚战。
九道堰河道:
防治水污染,水生态修复良好
高温烈日下,行走到整治一新的九道堰河边,但见河边建筑倒影清晰可见、水生植物郁郁葱葱,少许清凉扑面而来。而四年前,大量的养殖粪便、生活污水和垃圾排入了河流,导致水质变坏,这条河道被当地居民列入了黑臭水体的“黑名单”。
直面问题补齐“短板”,2013年年底,安靖街道沙湾村迅速开展九道堰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经过大半年的修复整治,九道堰沿线共关闭了40家重度污染排放企业,并将200余户村民生活污水接入管网排放,甩掉了“黑臭河道”的帽子。”沙湾村村主任代亮说道,九道堰是沙湾村村域内最大的河渠,在之后两年里,沙湾村又加大了九道堰河道的清淤、漂浮物治理力度。
长效措施对水生态修复至关重要。“今年我们村建立了长效“河长制”,开展定期对九道堰全线巡查工作,加大了对周边居民水体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代亮感慨,通过河长制的长效落实,沿河的环境得到了自然修复,九道堰又重回了鱼儿水中游的生态景象。
据了解,为了改善沙湾村村民的人居环境,丰富村民的业余活动,将会沿九道堰河边打造一条生态、活力的绿道,再添九道堰水生态环境自然修复活力。
杨泗堰河道:
改善水环境,立巡立纠护一河清水
8月2日下午5时,记者跟着安靖街道雍渡村支部书记易先刚开始今天的河道巡查工作,来到府河沿岸杨泗堰闸门处,真可谓热闹非凡。在一条很不起眼的沟渠里,三三两两小孩子正戏水打闹,一旁陪伴的家长也有说有笑,两岸一簇簇鲜花正艳,步行道上结队散步的居民络绎不绝。
“这河道取名杨泗堰,日常的巡河工作是河水流经的社区在负责,他们每天会不定时轮流巡查,做好巡察记录并建立台账。”河长易先刚说,我们巡查的任务是,负责巡查河道有无险情(特别是暴雨天气)、垃圾、环境卫生、污物及排口排污情况,保证河道范围内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堤岸无损毁、河面无垃圾、绿化无破坏等。
“河水越来越清澈,河岸也随时有人打扫,这里成了我们休闲纳凉的好地方。”当地王成琪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每天和家人朋友来此消凉,最是惬意。
一路慢慢走,细细看,易先刚除了拾捡岸边白色垃圾,不时拿出手机拍下河面的照片,随即把实时动态,反映在微信工作群里。往上滑动群消息记录,上面清晰地记录着7月13日晚突降暴雨的情况,雍渡村社河长及当晚值班人员巡查发现,暴雨导致杨泗堰河堤垮塌。“发现问题后,我们立即上报街道河道办,后立即派专人现场查勘,及时拿出恢复方案,安排工程队施工恢复,于8月1日完成恢复工程。”易先刚解释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环境治理也非一日之功。“‘河长制’是否行之有效,关键在于抓住“长治”这个‘牛鼻子’,才能由治水护水到亮水亲水,从而打造水生态景观。”安靖街道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叶乐强说,当前,为形成“河长制”长效机制,安靖街道成立农林统筹办进行管理,从污水管网、河道保洁、防汛安全巡查、险工险段、日常的清淤疏浚等方面细化实施,创新街道河长共商共处机制,建立“一河一策”档案,结合河道巡查制度细则,将考核监督落到实处,实现水岸常绿、江河常清的美好愿景。
(图片由郫都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