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聚力短板生态攻坚 积极推进我省川西北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http://www.scol.com.cn  (2017-08-30 15:44:29)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林霜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方炜)土地沙化是全球性生态环境灾害,直接影响生态安全,是我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短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四川省林业厅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重点推进川西北地区防沙治沙工作,加快治理修复脆弱生态,着力维护生态安全。

多年来特别是自2013年启动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防沙治沙工程项目以来,我省大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集中在川西北地区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显著成效。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资金10.84亿元,实施沙化土地治理及成果巩固120万亩。

一是高度重视,系统部署。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部署。林业厅等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防沙治沙有关工作。2007年,由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资金投入,启动实施省级防沙治沙试点工程,正式开启川西北防沙治沙新的征程。随后,省级财政年年安排资金支持推动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及治理成果巩固。

二是加强科研,定期监测。我省开展综合考察。2007年和2010年,林业厅两次组织中、省有关专家和环保、气象、水利、农业等部门分赴阿坝州、甘孜州,行程数千公里,对川西北沙化土地状况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考察,邀请包括6名“两院”院士在内的40多位专家学者在成都和北京进行科学论证,形成了近10万字的考察报告和有力的论证材料。同时加强基础科研。积极探索适合沙区特点的生物材料及治沙模式,强化科技成果在治沙实践中的转化应用。结合四川实际,初步形成了科技支撑大面积推进沙化治理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

三是抓实项目,加快治理。依托国家和省防沙治沙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沙化土地治理。开展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点建设。将若尔盖、石渠两县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点,先后投入资金近1200万元,开展沙化监测、防治技术研究、治沙示范推广等工作,完成治沙面积7.8万亩。2007年,由财政厅、林业厅牵头,启动了省级防沙治沙试点工程,通过围栏封育、营造防护林带、设置沙障、填沟堵渠、灭鼠治虫等技术措施,提升林草植被盖度。此外,省级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围栏及沙障修复、有机肥补施、灌草补植补播、延长封禁管护期限等措施,对治沙成果进行全面巩固。2013—2017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13亿元,完成新治沙8万亩、成果巩固47.2万亩。

四是加强监管,确保质量。2013年以来,连续开展省级财政林业防沙治沙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和稽查,将结果及时反馈有关州、县、单位,要求对照问题和不足,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高防沙治沙建设管理水平。制定了川西藏区沙化土地治理工程项目验收相关规定,规范沙化治理工程项目验收工作。针对地方和群众反映的防沙治沙中存在的情况和问题,及时组织调查,摸清和分析有关情况,督促问题整改,尽量杜绝出现边治理边破坏以及成果巩固不理想等情况。

五是结合实际,创新机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完善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机制专项改革方案,支持创新工程建管机制。一是创新自建机制。针对防沙治沙工程外地中标队伍不适应高原营造林工程技术要求这一“难题”,林业厅通过与发改部门协调,出台指导意见,明确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沙化治理中的营造林项目可以不通过招投标程序,采取村民自建方式进行。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将牢固树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健全机制,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沙化土地治理,着力补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短板。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健全项目投入和建管机制,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加大科技支撑保障,引导社会参与治沙。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