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龙泉驿:让城乡居民充分享受“文化小康”

http://www.scol.com.cn  (2017-09-22 09:47:42)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林霜  

  群众是龙泉驿区第十一届市民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的主角。 刘茂安摄

  第十一届市民艺术节开幕式表演。  刘茂安摄

  321梵木创艺区的原创乐队在彩排。  (龙泉驿区委宣传部供图)

  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区公共文化财政投入每年增长11%——

  9月19日,龙泉驿区第十一届市民艺术节在洛带镇五凤楼广场正式启动。以公益惠民方式端出的艺术盛宴,将持续一个月时间:从区艺术团惠民巡演到四川省群星奖获奖作品专场演出,从青少年才艺大赛到专业级音舞诗剧,从市民艺术“圆梦”到大咖云集助力……龙泉驿区居民的“幸福感”因艺术而丰富。

  就在艺术节启动当天,“小康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峰会议在龙泉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探讨“龙泉驿样本”——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人性化与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让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小康”。

  基层文化活起来,百姓精神才能富起来。龙泉驿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5年来,区公共文化财政投入每年增长11%,10年来区镇两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超2亿元;建设了40余所市民艺术学校总分校及教学点,成立120余个群众文艺团体;区图书馆在企业、民政部门、驻区部队等建成170多个流动图书室,实现了“一馆藏书,多馆利用,一人持卡,多点借还”。

  以文化人,在全面小康决胜阶段,公共文化正增强龙泉驿区发展的软实力。□张战国

  A

  群众零成本学艺术享受服务又传播文化

  龙泉驿第十一届市民艺术节的开幕式是一场主题为“踏歌‘东进’迎盛会 文化小康乐万家”的晚会。

  舞台上的主角,不是专业演员,而是普通群众。67岁的杨纯怡,是东山社区艺术团舞蹈队年龄最大的队员,第二次参加市民艺术节。

  杨纯怡退休后重拾艺术梦想,最开始只是坝坝舞的常客,随着加入社区艺术团,舞台越跳越宽,甚至已经能够到国内其他地方参加大型演出。

  在龙泉驿区委、区政府搭建的舞台上,既有耄耋老者,也有学语孩童,既有社区艺术爱好者,也有乡村文艺工作者,既有汽车厂里的工人,也有桃花故里的农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供给公共文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龙泉驿突出共建共享。

  全国首家城乡群众免费学习艺术技能的市民艺术学校,成立于龙泉驿区,该学校创新出“政府采购服务全买单、市民学习艺术零成本”的办学模式,全年为群众提供“零门槛、零成本、零收费”培训。

  目前,市民艺术学校已在全区建成12所分校、26个教学点,总校共有66个科目、224个教学班次,累计培训11万余人次。

  通过文化艺术引领人、塑造人、提升人,龙泉驿帮助城乡群众实现了从文化艺术的旁观者到文化艺术的参与者、消费者、带动者、传播者、创作者角色的根本性转变。

  随着“文化细胞”日趋活跃,艺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还出现了柏合古琴队、十陵二胡队、龙泉古筝队等12支镇街特色队伍,全区文化氛围由此蔚然成风。

  2016年,龙泉驿共举办“我们的节日”、文化四季风、“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读书之城·书香龙泉等各类活动90余场;区艺术团全年走基层文化惠民巡演150余场;指导村(社区)开展“成都百姓故事会”活动30余场。

  同时,区文化馆下基层文化惠民辅导729课时,区电影服务中心全年在全区免费放映公益电影农村公益场次912场,涉农社区场次348场,城市社区432场,特殊人群30场,部队、企业、敬老院102场,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176场,极大地丰富了全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B

  公共文化设施城乡均等公共图书多点借还

  10月份,区文化馆芦溪河分馆将上演一场“梦想秀”,12个街镇乡选派12个特色器乐队进行展演,角逐在市民艺术节闭幕式上演出的机会。

  芦溪河分馆位于东山国际社区,去年底投入使用。附近的居民通过扫描身份证登记,可挑选图书带回家看。而居民谢秀平更喜欢在阅览室阅读,她说:“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每天都离不开,家门口建起图书馆,方便多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它直接关系到群众能否便利地实现基本文化权益。

  龙泉驿区图书馆依托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和完善“三级总分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区12个街道、镇乡建成图书分馆,150多个村、社区、10多家驻区部队及企事业单位建立流动图书室,使阅读平台覆盖全区所有街镇乡、村(社区)和多个企业,构建全民“读书之城”。

  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实施后,上述阅读平台实现了“一馆藏书,多馆利用,一人持卡,多点借还”,阅读从过去的单点式转变成“互联互通”的集群模式,使公共图书资源高度共享。

  在龙泉驿决策者看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既要保障基本,也要统一规范。龙泉驿12个街镇乡全部建成标准化综合文化广播电视活动中心(站),总建筑面积达到9890平方米,并配套建成了20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文化广场。

  以区文化馆、图书馆、市民艺术学校、区艺术团为龙头,以街镇乡综合文化中心、市民艺术分校为支撑,以村、社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综合文化活动室、文艺小分队等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平台由此形成,龙泉驿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区域均等、群体均等。

  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启动包括“东进”“中优”在内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这为龙泉驿完善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创造了新机遇。

  不久前的一条消息,令龙泉驿居民感到振奋:区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规划馆等8项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已定,总体规划初步形成。

  C

  打造文化“四张名片”用产业丰富服务菜单

  8月17日,音乐舞台剧——《相约洛带》在洛带镇五凤楼上演,从得名缘起的典故,到“湖广填四川”的波澜,再到以开放之心迎天下友人的追求,龙泉驿用90分钟讲述了一个“相约”的故事。

  许多区(市)县存在文艺剧本“一本难求”问题,但龙泉驿近年涌现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富有本土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如原创音乐作品《唱响锦城东》《桃乡谣》,法治剧目《法定乾坤》《乡贤正家风》,大型音乐情景诗剧《为人民服务·寻找张思德》。

  龙泉驿部分新编剧目被纳入了文化部精品剧目扶持范围,全区共获省、市以上各类奖项1000余项。

  转变背后,是龙泉驿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打造客家文化、古驿文化、桃花文化、汽车文化等“四张名片”,切实增强了城市软实力。

  其中,区政府建立了5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每年从中划拨专项资金扶持本土文化精品重点项目,并采取“政府主办、艺术界参与、企业支持”的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有效破解了文艺创作的“资金、剧本、主创”等三大难题。

  2016年12月,龙泉驿签下百亿音乐产业项目——中国西部音乐谷。中国西部音乐谷将重点打造高端乐器生产企业园区、特色中小乐器企业孵化园、乐器研发中心、乐器物流配送中心、音乐产品交易中心、乐器博览园、音乐小镇、高科技音乐体验馆等重点项目。

  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质量,增强支撑力和发展后劲,龙泉驿确立了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在“一园多点”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下,龙泉驿以中国艺库和“321”创意园为重点,初步形成了以博客小镇、蔚然花海、泥邦陶瓷、梵木创艺区、汽车主题乐园等项目为多点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今年9月9日,大型户外音乐品牌春浪音乐节在龙泉驿区蔚然花海开演。萧敬腾lion狮子合唱团、张震岳、陈绮贞、MChotdog热狗等知名艺人及乐队参与演出。

  按照音乐节主办方北大青鸟董事长许晓峰的设想,要在蔚然花海打造独立音乐公社,以成都为总部面向全国孵化独立音乐人,并将蔚然花海打造成为成都最大的户外音乐演出表演场所。

  这意味着,龙泉驿居民的文化菜单中将有更丰富有品质的时尚菜品。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