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立足两个坐标确定方位回答三大问题明确目标

www.scol.com.cn  (2018-01-05 16:02:04)  来源:www.wjnews.cn  
编辑:林霜黄艳刘林  

  结合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创新提出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四级规划体系,成都市委第十三届二次全会上,26个区市县展开规划大“PK”,《温江区四级规划体系成果》拿到了第三名。在区委第十四届五次全会上,按照要求,汇报展示了温江区四级规划体系成果。本期,本报专访区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详细解读《温江区四级规划体系成果》。

  记者:温江区历版总规包括1985版总规、1992版总规、2001版总规、2014版总规和2017版总规。每轮规划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调整总体规划呢?

  区规划局:1985版总规,奠定温江老城区基本格局。1992版总规,以温江老城为起点,主要是向西发展海峡科技园。2001版总规,建设大学城,同时向东发展新城区。2014版总规,向南拓展科技园、金马体育城,向北发展农科城、医学城。

  在发展阶段上,温江由卫星城调整为成都市中心城区后,面对角色的转换,需要对接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标准,提档升级。从发展模式上,由“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形成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需要大力发展新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公服设施配置,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记者:在此轮规划中,规划原则、总体思路是什么?回答了什么样的城市功能定位?

  区规划局:在此轮规划中,我区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对规划的若干要求作为本轮规划编制原则。立足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国家发展战略的纵坐标中审视温江角色定位。立足成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城市经济地理,在成都发展战略的横坐标中找准温江发展标位。

  回答城市功能定位,明确温江作为成都新中心城区,承载什么功能、发挥什么作用;回答城市空间布局,明确温江在“西控”“中优”背景下,如何以控促优,实现高品质永续发展;回答重塑经济地理,明确温江如何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生态圈,实现“产、城、人”协调发展。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蓝图呼唤新作为。相信站在新潮头的温江,将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为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贡献新动能。

  记者:四级规划体系成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蓝图指引和路径遵循,充分凝聚了富民强区兴业的共识。依托四级规划体系成果,将使区域决策部署更科学。此轮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区规划局:修编战略规划,明确功能定位。

  一是树立规划理念:坚持生态为基、融合发展、紧凑发展。

  二是明确发展定位。总体目标“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宜业宜居宜游新中心城区”。

  三是强化功能担当。按照“承担要有支撑、共担要有分量、分担要有特色”,明确了“一承担、三共担、六分担”功能担当。积极承担成都大都市“三医两养”健康产业核心功能;合力共担成都大都市生态涵养保育、都市现代农业和天府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主动分担成都大都市宜居、先进制造、乡村休闲健身旅游、商业中心、教育培训和西向交通信息枢纽功能。

  四是明晰城市职能。立足于“1+3+6”城市功能担当,明确了温江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中的城市职能为:国际健康产业高地、国家级农业高新区核心区、生态宜居的国际花园城市。

  记者:为实现温江发展目标,体现温江城市担当,履行温江城市职能,提出的地域重构、生态守护、产业重组、品质升级四大发展策略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区规划局:主要内容如下:

策略一:优化空间规划,实现地域重构

  一是重构空间发展格局。以成温邛高速公路为界,规划形成“南城北林”的空间格局。

  “南城”为城市集中发展区,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田园城市形态,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绿色健康产业发展能级和城市品质,实现精明发展。

  “北林”为生态涵养区,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生态依托型产业,不断修复生态功能,实现精明收缩。

  二是重构城镇发展格局。构建1个城区、4个特色镇、100个新型社区、林盘聚落“1+4+100”城镇体系。

  三是建设新型城区。建设交通便捷、功能完善、高效复合的新型城区。

  交通便捷。规划构建“三高八快七轨”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天府绿道网+南部城区慢行道+北部田园绿道”三网融合的慢行绿道系统。

  功能完善。做到“基础设施成体系,公服设施成配套”。

  高效复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升城区活力与经济密度。

  四是实施乡村振兴。以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为总体思路,打造现代田园乡村,让农民在农村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保护精华灌区千年肌理和花木园林百年产业,形成西成都大体量生态绿肺;按照全域景区理念,打造167平方公里生态园林博览园。

策略二:优化生态规划,实现生态守护

  一是划定生态边界,严守“西控”发展底线。

  二是构筑“一区两廊、四河千渠、两湖三园”全域生态空间结构。

  三是明确实现路径。

  引风贯城,打造清新温江。构建“两主六次”的风廊系统。

  引绿缀城,打造醉美温江。构建由“六湾五林三湿地三郊野公园”以及城区绿地组成的温江绿网。

  引水润城,打造水韵温江。围绕四河两湖,提升水质量、涵养水生态,写好“水”文章。

策略三:优化产业规划,实现产业重组

  打造“一核心、三空间、五支撑”全域温江健康产业生态圈,培育让企业“想进来、宜生存、离不开”的产业生态。

  一是打造核心产业系统。坚持“三医两养一高地”产业定位,立足“南城”,促进医学、医疗、医药产业集群成链;依托“北林”,重点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和康复养生养老融合发展。

  二是建强三大空间载体。形成“三区融合”的产业功能区布局,构建“成都医学城”、“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和“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三个产业新城。

  成都医学城规划形成“一轴两区五组团”的空间结构,打造“三医+”产业生态圈;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形成“一核五区”的空间结构,打造“健康服务+”产业生态圈;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形成“一核一区三片”的空间结构,打造“都市农业+”产业生态圈。

  三是构建五维支撑系统。筑牢承载、要素、环境、服务、政策五维支撑,打造完整的大健康产业生态系统。

  四是以“四区联动”促进产城融合、培育创新生态,空间上从“点、线、面”3个方面入手。

  “点”,打造具有强劲向心力的创新极核。

  “线”,形成一条集聚创新要素的“创智环”。

  “面”,切实营造创新交流的空间网络体系。

策略四:回归人本逻辑,打造品质城市

  一是回应市民需要,打造三大民生品牌。打造“学到温江”品牌,打造“健康到温江”品牌,打造“舒适到温江”品牌。

  二是塑造城市美学,成就城市别样精彩。

  天际线韵律出彩。形成活力有序、充满韵律、标志鲜明的城市天际线。

  城乡风貌焕发光彩。南城形成以体现现代时尚为主的都市风貌体系;北林形成以体现蜀风雅韵为主的田园风貌体系。

  社区生活丰富多彩。合理配置公共服务功能,深化微空间城市设计,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开放空间滨水见彩。依托金马河、江安河、杨柳河重塑生态开放空间网络,结合岸线风貌,实施主题化打造,形成多样的滨水空间脉络。

  其他重点片区城市设计。重点打造“7点3廊”观景体系,营造“身栖花城望雪山”的意境。本报记者黄艳刘林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