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双流援建巴塘探索“县内飞地园区”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www.scol.com.cn  (2018-03-28 08:45:26)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林霜  

四川在线消息(韩国梁 记者 丁宁)“扎西乡长,我们的土地发展大棚蔬菜后,是不是每年都有分红?”3月20日一大早,巴塘县松多乡松多村,正在田里组织村民平整土地的乡长扎西被村民贡布拉住了。

“你放心,县上正在理协议,到时要跟你们签订租赁合同,分红一分都不会少你的。”扎西说:“这片地不光要给你们分红,全县的贫困村都要给他们分红。”

扎西乡长口里的全县贫困村分红,正是巴塘县正在探索推进的“县内飞地园区”扶贫经济模式。

项目引来了,建设资金成了难题

巴塘菜贵,贵如油。

深处高原腹地的巴塘县,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现代农业发展举步维艰,尤其是蔬菜种植,本土的蔬菜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30%,70%的蔬菜要从云南、成都等地长途运输。

经过测算和市场论证,在巴塘推广温室大棚蔬菜项目,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利润,更有利于平抑本地菜价,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情。

成都市双流对口支援巴塘过程中,积极拓展援建思路,帮助巴塘招商引资。去年,在援建指挥部的努力下,山东寿光高科温室工程有限公司被引进到巴塘,并于今年初正式与巴塘县签订投资协议,采取“政企合作、群众入股、多方联动”的方式,在巴塘建设高原蔬菜生态产业园区。

经过勘察,项目选定松多村边上的100余亩土地作为项目一期,初步测算计划投资4000万元。

根据协议约定,山东寿光高科温室工程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巴塘县国有公司投资500万元,政府项目扶持500万元,尚有2000余万元的缺口。

产业发展基金入股,“县内飞地园区”破茧

资金缺口太大怎么解决?

“如果抵押融资金贷款,政府也可以解决,但是收益就是国有公司的,对贫困群众而言受益太少。”县长张家志说,与双流援藏干部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县内飞地园区”扶贫经济模式被抛了出来,大家便决定将全县所有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基金进行整合。

于是,双流援建指挥部与巴塘县共同探索的“县内飞地园区”扶贫经济模式破茧而出。

巴塘县将全县50余个贫困村、40余个非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基金进行整合,累计整合了2100余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巴塘县将这部分资金注入县国有公司,县国有公司根据每个村整合的资金量按比例量化股份,并将资金投入高原蔬菜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中。同时,松多村54户农户以土地租金的50%、102万元入股。

贫困群众当股东 户户都有红利分

“巴塘蔬菜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我们一期项目年产量保守估算有1270吨,而巴塘的市场需求一年大约在5000吨,销路不是问题。”寿光高科农业总经理李广彩说,巴塘蔬菜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预计年利润700余万元,5年可以全部收回投入成本。每年除预留部分后续生产资金外,其余全部按股份占比给贫困村分红,初步测算,每年将向全县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分红400余万元。

“‘县内飞地园区’扶贫经济模式,整合了各方面的资源,不管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很明显。”巴塘县委常委、双流对口支援工作指挥部指挥长谭永生说,一是“县内飞地园区”扶贫经济模式有效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选址难题;二是贫困村、非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得到有效使用;三是通过项目发展,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可以实现长期利益分红,群受长远受益;四是创新一种新的扶贫模式,带动理念转变,激发内生动力。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