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模式创新社矫管理双流坚持“三高”提升服务水平

2019-08-26 16:44:1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林霜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丁宁)社区矫正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改革与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司法局坚持“高站位、高科技、高标准”,在管理服务上下功夫,勇于创新,着力构建“4+X包1”“刑罚执行一体化教转基地”“云管理”三大模式,不断提高社区矫正管理服务水平。

扎实推广“4+X包1”模式

董某(化名)因犯受贿罪被成都市双流县人民法院于2011年11月判处有期徒刑6年。入狱后,他认罪悔罪,表现良好,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5年9月裁定对60多岁的董某予以假释。

董某假释后,于2015年10月13日先后到双流区司法局、东升司法所和其所在社区报了到。因为个人无房屋,他暂和儿子一家人同住。由于几年的狱内封闭生活,董某之前的知识能力已不适应社会,面临就业谋生的困境;婚姻的解体,给他精神上带来极大的打击;年纪大,身体不好,病痛也带给他无尽的痛苦。接收董某后,东升司法所根据综合评估分析情况制定了矫正方案,确定初期重点进行心理疏导和依法监管,帮助其康复心理、健全人格,适应社会生活。

“司法所对其开展了集中性认罪服法及法治、道德、政策、警示教育,消除董某融入社会的心理障碍。矫正董某的犯罪心理、思想认识和行为恶习,使其能够自食其力,完全融入社会。”东升司法所所长赵建国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依托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走访,交心谈心,教育引导董某对家人和朋友要理解、尊重和体贴。同时劝导其儿子一家人,对董某多些宽容、鼓励和关心,帮助董某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假释后,董某不好意思面对过去的同事和朋友,为此,司法所组织董某定期参加其所在社区的公益劳动,鼓励董某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性活动。

此外,东升司法所定期邀请法院、检察院、公安、监狱等部门开展联合教育活动,采取个别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对董某进行法律知识、公民道德、时事政治等教育学习,帮助其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和抑制不良欲望的自制能力。

在各方的帮助下,董某于2017年7月18日依法解除社区矫正,目前生活平稳,安享天伦之乐。

记者了解到,在推出《双流区社区矫正“四知五清六掌握”无缝管理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双流区司法局扎实推广“4+X包1”人防模式,董某的案例就是这套模式的一个缩影。“4+X包1”即以司法行政干警、村(社区)干部、社区矫正志愿者、专职社工4类力量为核心,以家属或工作单位人员、社区网格员等力量为辅助,组建社区矫正小组,包干帮扶1名社区矫正人员。

共建未成年犯转教基地

没有网吧、没有wifi,才满18岁的小龙(化名)和一位大爷成为室友,如今是一名市政设施养护员。2017年,小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成都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

司法所接收小龙后,专门成立帮扶小组,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教育。去年9月,小龙矫正期满,到司法所办理解除社区矫正手续,工作人员和小龙进行了交谈,并制作了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和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而后在宣告室对其进行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叮嘱小龙要遵纪守法,不要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说到针对性教育监管,有一类社区服刑人员比较特殊,那就是和小龙一样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如何让这些孩子成功地完成改造?双流区司法局在小龙这一个案中意外地摸索出一条新途径。

在双流区的“4+X包1”模式中,也存在一类特殊的力量,那就是监狱戒毒警察。从2018年开始,四川省分三批选派监狱戒毒警察参与社区矫正工作,逐步实现社区矫正机构警力全覆盖。来自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民警刘钰就是其中一员,他也是小龙帮扶小组中的成员。

为何不与未管所进行合作?小龙的“浪子回头”给了大家启发。于是,双流区司法局与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双方碰头,一份关于刑罚执行一体化共建教育基地协议便随即出炉。

“双方签订协议,不但推进了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还创新了双流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模式,此举乃全省首创。”双流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曹优德说,双方将在社区服刑人员教转改造、心理矫治,未成年人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未成年罪犯的监管教育、离监探亲、视频会见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建共享,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努力创造新形势下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的良好成效。

《共建刑罚执行一体化教转基地协议》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双流区司法局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到成都未管所进行集中体验式警示教育。

记者了解到,体验式警示教育并非参观一日游,而是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吃住都在未管所一周,感受监禁式的刑罚执行,在监狱内开展各类普法和思想教育,以戒除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一些不良习惯和心理问题,如网瘾、自制力差、青春期心理问题等。未管所监禁刑罚的“严”和社区矫正非监禁刑罚的“宽”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双流区社区矫正大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举有利于营造预防未成年人再犯罪的良好环境。

提升社区矫正智能化水平

矫正教育在方法上精准化科学化,在监管方式上智能化信息化。双流区司法局将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与智能“云管理”模式的构建并轨进行,两者相辅相成。

管理上“云”,确保矫正数据的高效用。双流区司法局利用信息化技术,盘活现有数据资源,打造社区矫正“云端”大数据资源库。社区矫正大队大队长陈浩告诉记者,他们每天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对社区矫正信息的及时准确录入。“我们还打造了综合性数据库,将矫正小组成员、社区矫正工作者、社区矫正志愿者、心理辅导师等人才数据也进行了整合。”该工作人员说。

数据整合是基础,双流区司法局不断完善“双流区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应急处置指挥、日常监督点检、24h定位监控、任务远程指派、数据统计分析等十大功能,可以实时适时,按需掌控。对重点监控人员,以“云平台”为依托,配合电子手环、手机App、身份证阅读设备、生物识别设备、声像互动设备等多种外围辅助设备实现信息化监控,做到随查随访,有呼即应,且精准、适时、声像互动。百日攻坚行动期间,双流区司法局运用科技手段梳理发现重点社区服刑人员陈某行为异常,无正当理由刻意“失联”,且发生偷窃手机行为。双流区委区政府迅即启动联动机制,及时将其抓获,避免了潜在危害进一步扩大。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双流区司法局把信息化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编织“一张网”,确保矫正管理“无死角”。“这一做法可以有效防止三个漏洞。”曹优德说,信息的共通共享首先打通了信息屏障,防堵可能存在的“空间漏洞”;而信息的及时高效,可以明确信息流转的时间节点,有效防止“时间漏洞”;对录入信息要求全面准确,防止了“信息漏洞”。

(图由双流区委政法委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