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张雪婵)今年以来,蒲江县大塘镇创新“1235”工作法引领农村垃圾分类新时尚。
一是推广“一袋两桶”,促进源头减量。依托市场主体“奥北”公司推广垃圾自助分类,向群众逐户发放1个可回收物袋以及“可堆肥”“不可堆肥”2个垃圾桶,合理设置“奥北”可回收物自助投放点、堆肥池、垃圾回收站,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礼品、可堆肥垃圾残值再利用,让群众直观感受垃圾分类回收直接效益,引导农户主动开展流程简化、操作快捷的垃圾分类。
二是抓实“三端管理”,保障常态运行。固化垃圾分类处置“三端管理”流程,统一“可回收物、可推肥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垃圾分类标准,通过“一带两桶”前端初次分类、垃圾回收点中端二次分拣、环卫公司末端多元化处理,系统形成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分类运输和处置的完整闭合链条,有效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常态长效管理。
三是倡导“五点减量”,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垃圾分类工作与城乡基层发展治理相统一,倡导群众以“厨余垃圾沤一点、建筑垃圾填一点、有害垃圾交一点、其他垃圾运一点、可回收物卖一点”为方式和目的,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处置。全镇开挖堆肥池200余个用于消化厨余垃圾,提倡在道路建设中将建筑垃圾用于填埋地基,协调社会组织定期开展有害垃圾收集活动,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其他垃圾清运和可回收垃圾收购,2019年,全镇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处置率达到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