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建区60周年 亲历者畅谈发展变迁

2020-07-20 09:32:1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林霜记者:陈昊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陈昊)60年,从老工业基地到国际化“陆海联运枢纽”的巨变,成都市青白江区一步步走来。7月17日,青白江区委区政府举行庆祝建区60周年暨“我亲历的青白江”座谈会,曾在川化、攀成钢工作多年的干部和职工代表等近200余人参加,畅谈60年变迁。

60年巨变 书写青白江人的骄傲

1960年7月18日,一个因川化、成钢而特别设置的工业区——成都市青白江区正式成立。从此,青白江用“化工”和“钢铁”两大巨臂,肩负起建设西南第一个工业区的使命。1990年,青白江成为成都市第一个财政总收入过亿元大关的区(市)县。1992年,川化被国家认定为“特大型企业”。2008年,攀成钢的无缝管钢管和棒线材产量双双突破100万吨,成为成都市第一个销售收入破100亿元的工业企业。

“回想1957年,这里完全是一个乡村景象,到处是农田,没有一条马路,没有一座楼房,没有一家商店,完全是一张白纸。”原川化厂副厂长、工会主席蒋中济说,经历60多年的建设,这里摇身一变,绘就了一幅多彩画卷,到处高楼大厦林立,交通四通八达,处处风光迤逦,完全是一座现代化的宜居宜业城市。

攀成钢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虎介绍,借助青白江区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攀成钢顺势而为,关停钢铁主业,全面启动了转型升级。得益于青白江区良好的政策服务体系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立足攀成钢厂区建设的智慧产业园初具规模,积微物联、先进材料研究院、四川鸿舰钛焊管、成都网新积微云数据等新产业新项目加速建设、快速成长,目前园区内企业营业收入已突破200亿元大关,远超攀成钢原来的销售收入。

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曾是川化家属区,社区居民见证了青白江60年来的发展变化。该社区党委书记钟会萍表示,化工路是川化人、青白江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历史符号,如今这里成为了“智慧产业城”规划的核心区。作为青白江人,作为川化人,看到这些变化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融入国家省市战略 驶上发展高速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敢想、善谋、勇为、争先”的青白江人抢抓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并再次肩负国家使命——建设“蓉欧枢纽”。

通过厚植开放“基因”,青白江的外向型经济成形成势,显示出愈发强劲的城市韧劲和发展前景,让青白江由一个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为“天府门户开放枢纽”“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成为远近闻名的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

2017年4月,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挂牌成立,青白江再一次被赋予承担“国家试验田”的重要使命。作为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设立的自贸区,3年多来,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80余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集拼集运模式、平行进口汽车海铁联运监管模式、路地合作机制等改革措施全国领先。

改革催生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青白江60年的巨大变化和强劲的发展动能:GDP由建区之初的0.1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26亿元,增长了近2800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建区之初的0.2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61.8亿元,增长了1200多倍;财政收入由建区之初的0.03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1.45亿元,增长了2000多倍。三次产业结构由建区之初的68.1:16.5:15.4逐渐优化为2019年的3.6:30.7:65.7。始发于青白江的中欧班列成为全国开行数量最多的中欧班列,连续四年保持国际班列和中欧班列开行量全国“双第一”。2020年一季度,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青白江带动四川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超150亿元,同比增长70%,为四川外向型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伴随着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六个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青白江的魅力指数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现代化、国际化、高品质的城市配套,外联内畅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独具魅力的城市文态,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态,高端大气的城市业态,让生活美学在这里充分体现,曾经的“工业锈带”成为众人夸赞的“生活秀带”。

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建区60周年的新起点上,着眼于建设“天府门户、开放枢纽”“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青白江将继续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四区一枢纽”,力争成为成都北部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区。(青白江区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