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龙泉演绎

www.scol.com.cn (2018-11-02 10:57:32) 来源:龙泉开发
编辑:林霜  

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是大面街道龙华社区的居民们领取粮油补贴的日子,每个人10斤大米、2斤食用油,这样的补贴从2005年9月1日起到现在,已经延续了13年。“每个月雷打不动,社区都要给我们发米发油,现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粮油发放现场,60多岁的居民廖学琴和老伴推着手推车,领到了一家五口的50斤大米和10斤油后,笑眯眯地说。

这样的场景,在龙华已经成了一种日常。2004年5月13日,“成都龙华农民股份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十余载的光阴流逝里,是龙华人越加殷实幸福的生活在不断升级,更是龙泉驿城乡统筹发展,乡村逐步振兴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的洪流中,龙泉驿的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书写着更多传奇。

龙华实践 城乡统筹下的新变革

“好的,我这边忙完了立刻抽人过来。”“没有问题,这几天就会进场。”10月19日,记者在龙华社区见到居民薛明生时,他电话响个不停,这个从昔日的龙华8组走出来的普通农民,如今已成了一家园林公司的老板,业务繁忙。“多亏了龙华实践的好政策,我才能有现在的新生活。”薛明生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心声。

在合作社成立之前,薛明生和妻子彭英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粮食、水果和外出打工,一年最多收入10000元。2004年,龙华农民股份合作社成立,家里的田地与宅基地统一交由合作社管理,一家人摇身一变成了股东,在西博苑分到了房子。随后,薛明生成立了园林公司,收入稳定,合作社每月固定发粮油,每年有分红。“去年,我们三个人就分到了2.1万元,比原来辛辛苦苦种一年田还多,真的是太幸福了。”彭英的言语间,透露着对合作社的认同,对现在幸福生活的满足。

时间回到14年前,这样的满足是当时的龙华人不敢想象的。当时,龙华村有8个组,2000余人,村集体资产不足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仅4070元。2004年,在区委区政府、大面镇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龙华村根据上级相关精神,召开了20多场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合作社。

“土地都交了,我们从哪里来收入?”“房子也没有了,我们住哪儿?”听说要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村民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那时动员村民参加合作社,真的是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龙华社区党委书记罗华群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一段时间以来,经过村委会开坝坝会、入户宣传,做群众工作,工作才顺利推动。有一户居民不愿意拆迁,时任村委委员的罗华群多次到其家里做工作,帮忙洗菜卖菜,用实际行动感动了他,这户居民才愿意拆迁入社。

事实证明,龙华人的选择是正确的:

2004年6月24日,合作社正式挂牌,成为了四川省首个农民合作社;

2005年9月1日开始,股份合作社对所有股民进行粮油补贴,每人每月免费领取10斤大米、1斤食用油,自2012年7月起,每人每月免费领取10斤大米、2斤食用油;

2006年3月31日,首批拆迁农户在西博苑分到了安置房;

股民逐步实现社会养老保险,享受教育、医疗、水电气等补贴;

股民的土地租金和年终分红从最初的人均1800元/年,到2017年年底达到人均7000余元/年。

“龙华实践”取得成功经验后,我区进一步放大其效果,利用土地级差地租增减挂钩办法,采取“两村整合、参股入社、拆院并院、生态移民”的创新运作方式,实现了大兰村和龙华社区行政区划、资源资产、债权债务的全面整合,推动生态移民和城乡统筹发展。

绚烂丽阳 土地整理中的新篇章

“楼台掩映随柳风,公园此景大不同,崇善尚学聚民意,四美丽阳来相逢。”在同安街道丽阳社区,居民中间有一首打油诗颇为流传,其创作者,正是丽阳社区的居民们。在这里,绿树葱茏,亭台楼榭,老人颐养天年,孩童天真嬉戏,建设“有文化底蕴、有公园特质”的城市社区,昔日的红星村早已蝶变新生。

丽阳社区居民刘英家的房子在小区的16楼,从窗户向北望,蔚然花海四季变幻的风景悉数收进眼底,让人很是惬意。“以前哪里能想到可以住进这样的楼房,与花海相伴哦。”刘英说,这一切,都得益于丽阳实践的土地整理项目,让居民过上了现在的生活。

“项目主体区域位于同安街道红星村,部分涉及阳光村、同福社区,共计3个村(社区)22个组,共有农户约2100户,总人口约6200人;涉及土地面积约9022亩,其中农民宅基地面积约875亩、耕地约6212亩。”在同安街道,记者找到了这样一份数据,即丽阳实践最初的“模样”。

丽阳实践是我区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项目,同时又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同安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规模经营、产业集约程度较低,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设相对滞后;基本养老、医疗、教育、文卫保障不充分,广大农民群众迫切期望进城安居兴业,彻底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由于该区范围内绝大部分耕地是基本农田,同时该区又是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楔形绿地和城市通风口,农民要想通过征地拆迁等常规方式改变现状很难。

在创新借鉴我区“龙华实践”和“大兰实践”成功经验基础上,2010年,按照“两委主导、群众主体、市场主力”的原则,我区以农民自主改革、民主决策、自愿参与为基础,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鼓励农民进城安居兴业,实现“三充分、两巩固、一持续”,彻底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按照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的思路在项目区进行基本农田保护、生态建设、乡村旅游、农民安居兴业、现代农业、新型社区建设、新型集体经济和农村四大基础工程系列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典范。

2013年9月3日,成立了丽阳社区;2015年3月31日,丽阳实践安置小区分房,完成分房3510套,共计7371人。

在社保工作方面,为项目区22个组全体符合参保条件和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人员购买社保;在产业化项目建设方面,编制了专项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投资1950万元建成智能温控大棚和连栋大棚;在整理的6212亩土地中,其中1100亩土地用于山区农民灾后重建安居兴业建设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建设,1400亩土地用于蔚然花海项目,其余的待相关规划明确后,将进行开发利用。

乡村振兴 一方沃土里的新力量

2017年12月8日,龙泉驿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召开,会议要求,全区上下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369行动计划”,走出一条具有龙泉驿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的号角,在龙泉驿大地上吹响,越加嘹亮。

在柏合镇宝狮村的一片坡地里,桃苗迎风生长,林下的游步道已经建好,工人们忙着锄草、施肥,这里是我区“梦里桃乡”水蜜桃产业园区的核心起步区,也是我区水蜜桃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承载。

按照规划,“梦里桃乡”将涵盖龙泉山4个街镇乡21个村,是我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龙泉山7.7万余亩水蜜桃产业优势,规划建设的龙泉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将通过水蜜桃高新产业基地、高端产业业态建设,构建高品质产品体系,重塑生产与生态完美融合的新格局,有力推动全区乡村振兴。

12个街镇乡充分依据自身特色确定乡村振兴的项目支撑,并深入规划,逐步实施;在现有基础上,好秾人有机农庄继续做大做强,长松水蜜桃继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年一度的桃花节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在龙泉驿,乡村振兴正以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演绎着同样的精彩,成为推动一方沃土加快发展,人民更加幸福的新力量。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美好生活品质城,要求既建设美好都市,又建设美丽乡村,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又要做到综合配套生活方便,真正实现美丽宜居和美好生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区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构建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抓好乡村振兴规划管理,在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实践中促进城乡空间的融合。

有了规划,加快建设是关键。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区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基础,高水平编制森林公园龙泉段规划,高水准开展项目建设,宝仓湾、回龙湾等景点相继建成,华侨城自行车营地、一德集团旅游项目等陆续开工;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与华侨城等大型市场主体合作,采取“特色镇(街区)+田园综合体+产业园”的模式,建立万紫千红玫瑰博览园、“樱花漫山”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建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美丽乡村。

公园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为更多人走进乡村打开了另一扇门,为乡村的蓬勃发展寻找到更多的可能。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