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新城渐渐恢复繁忙,渣土车来往机器声轰鸣……忙起来了心也踏实了

2020-02-20 08:01:27来源:成都日报编辑:林霜

今日聚焦:忙起来了,一座梦想新城

2月19日,雨水,万物开始萌动,不知不觉间,春天来了。

从市区驱车经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到达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映入眼帘的,除了郁郁葱葱的青山和波光粼粼的绿水,还有正在施工的各个项目工程。工人们戴着口罩在工地上进行作业、挖掘机忙着挖掘碎石和泥块,渣土车来来往往清运着石料……熟悉的建设场景,让人倍感亲切。随着项目有序复工复产,空港新城从寂静沉默中醒来,渐渐恢复往日的繁忙。

项目经理的手机:每天百次来电“轰炸”

“刚刚发给你的资料打印四份,一定要按照规定尺寸来。”打电话安排好工作,张黔辉转过身,一脚踩在刚刚用水冲过、还没有干透的地面上,匆匆忙忙赶到下一个项目点位查看昨天的工程是否按进度建设到位。

这些工作内容原本不在张黔辉负责的范围内,年前企业总部的项目经理回了湖北老家,暂时无法返蓉,去年12月才到项目的他“临危受命”承担起了这一职责,如今身兼项目经理和建造总监两个身份。“压力太大了,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刚刚开口说了两句话,电话响了,业主方就部分细节内容来进行沟通,张黔辉边打电话边给身边的同事转述和安排。

整个采访过程中,张黔辉的电话就没有停过,几乎每隔两三分钟就会响起,打来电话的除了同事和业主方,还有工程负责人、材料对接方等等。“以前我就只负责对内部的项目运作,现在还要兼顾外部的联络。”张黔辉说,一天至少要接100个以上的电话。

除此之外,张黔辉还要到目前已经复工的项目点位上巡视防疫消杀情况。工人体温是否正常、生活区和住宿区等处消杀情况怎么样、人员到场人数、防疫物资发放情况……两个区域几乎要耗时三四个小时。事情繁多且琐碎,张黔辉每天的睡眠时间也不得不压缩,从2月3日第一个回到项目上做复工前的各项准备,再到2月10日正式复工后加班加点地工作,他几乎每天都只能睡五六个小时。

“累是累点儿,但是看到大家各自忙碌,听到机器转动的声音,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在中建三局工作了27年的他,只有在项目正常施工的时候,才在一个城市找到内心的归属,“留在湖北的项目经理去参加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了,我在这里也要守好岗位、尽好职责,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有序复工。”

工人的蓝色标签:体温正常才能开工

记者获悉,企业总部项目是成都东部新区“三城两园”第一个复工的建设项目。目前,项目主要进行东进办办公楼、空港新城管委会办公楼以及企业服务中心三个点位的外立面面砖铺贴和内部装饰。

“麻烦测一下体温,填写一下相关信息。”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上工之前必须统一进行体温监测,如果体温正常将会贴上一张蓝色标签,上面写有监测时间等信息,相当于可以正常上班的“通行证”。据悉,企业总部项目的建设由中建三局实施,中建三局也正是武汉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建设的主要力量,在疫情防控工作上极具经验,目前已经将最新的防疫措施应用到企业总部项目。

在施工现场,工人王刚和同事系好安全带,正在对外墙打密封胶,他们是项目上第一批复工的工人。“目前到位施工工人70余人,他们上岗前都进行了严格检查,并做好周密防护。”高投建设公司企业总部项目负责人丁笛介绍,为保障建设进度,项目在疫情之初就对施工人员进行排查,要求所有人员自行隔离观察。目前,该项目陆续有工人达到复工条件,将分批安排复工。针对居住在本地的施工人员通勤问题,项目安排了专车接送,最大限度降低工人复工途中感染风险。

记者了解到,企业总部是空港新城对标雄安新区打造的核心区标杆项目,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打造“未来之城,公园小镇”为目标,是集绿色生态、智慧创新、新技术为一体的公园城市示范街区。目前,企业总部一期已基本建成,仅用时8个月。“我们将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推动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陆续投入使用。”空港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各类机械的轰鸣:42个项目按下“快进键”

不止企业总部项目,成资快速、天府国际机场外围河道整治工程、环湖路改造工程一期、绛溪河公园工程、蓝绸带人才公寓项目、新湖苑社区一期项目……在空港新城,42个建设项目通过复工防疫核查,陆陆续续正式复工,本月底将实现全面复工。

在新湖苑社区一期项目,工人们正在忙碌地作业,各类机械此起彼伏地轰鸣着,一切正逐步恢复正常。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高投建设公司在梳理用工情况的同时也在不断摸排建设材料的生产情况,确保储备物资能够满足施工需求。

“空港新城在建项目众多,为落实疫情防控的要求,我们要求所有在建项目必须制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在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的前提下提出复工申请,经审查同意并向属地街道、镇报备后方可复工。”空港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提高复工审批效率,空港新城管委会还联合疾控部门和街道(镇),对分别属于卫生疾控部门和安监部门的申报业务,实行防疫复工和安全生产复工“二合一”备案,减少企业复工申请程序,审批时间压缩了至少2个工作日以上。为此,他们采取视频会议、电话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开展政策解读、防疫准备、问题收集等工作,抢时间、保效率,帮助企业快速达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要求,并累计已为复工项目解决口罩11万个,预计后期每日2000个。

本报记者 吴怡霏 摄影 李冬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