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桥旧貌。
1917年的成都后子门长什么模样?1949年前的琴台路又是啥样?如今除了能在文字中寻觅外,大众还可透过老照片触摸这些成都记忆。8月19日,由成都图书馆建设的《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正式上线,公众可免费使用。
该数据库耗时3年,由成都图书馆独立建设,收集了1896年至1949年间的2500余张老成都照片。
“《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汇集一个城市老照片数量之多,且信息著录完整、规范、全面,这在国内公共图书馆自建照片数据库中尚属首例。”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介绍。
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肖姗姗
系成都首次对老照片集中整理、研究和展示
2017年,成都图书馆启动《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项目,繁重的搜索工作展开,范围包括国内外若干文献机构保存的大量早期海外摄影者拍摄的照片,新中国成立前各类海内外出版文献中刊登的成都照片。诸如《东京日日新闻报》《巴黎外方传教会公报》《伦敦新闻画刊》《国家地理杂志》《良友画报》《图画时报》《联合画报》等刊登过关于成都的照片。
今日安顺桥。(成都图书馆供图)
靠着这种地毯式搜索,耗时近3年时间,2500多张弥足珍贵的成都老照片如今进入了数据库。“入选的照片通过数字化后,将其解析成‘元数据’信息,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著录和解读。”成都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主任涂樱鸽说。
在这批数据库收录的照片中,可考证到具体时间的最早照片,是英国女摄影师伊莎贝拉·伯德1896年到成都游历时拍摄的7张照片。还有美国费城汉立克纳浦机器公司技师强必尔1898年拍摄的21张四川机器银元总局内造币厂的照片。
谈及收录照片中记忆最深刻的,作为项目学术顾问的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推荐了一张春熙路创建纪念碑的老照片。他说:“现在我们熟悉的孙中山铜像,其实是第二次塑造的。第一次塑造的铜像和春熙路创建纪念碑的关系在过去的记载中不清晰。这次,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春熙路创建纪念碑的正面、侧面、局部和全景的几张照片。通过这些照片,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第一次塑造的孙中山铜像就是竖立在春熙路建成纪念碑之上的,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属国内公共图书馆自建照片数据库首例
除照片数量空前、收集渠道广泛等特点外,该数据库也是成都图书馆首次对1949年前成都老照片进行规范专业的研究著录和数字化展示工作。
成都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查找各种文献资料、翻阅老地图、集合专家考证等方式开展了大量的辨识甚至纠错工作,力求为每一张照片溯本清源。例如,一张长期被误认为成都北门外官道上的照片,工作人员在1933年《道路月刊》第40卷第1期中发现了原图,证实这张照片实际拍摄内容为成都双孝祠旁的双孝坊与德政坊。
《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还从工商、建筑、河流、街道、军政、文化、名胜古迹等多方面展示了成都的历史样貌,重构老成都的城市风貌和社会生活。
影像馆中的老照片均标注了原始出处及拍摄者信息,还对其中一些照片进行了必要的文字说明。
肖平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向社会征集相关照片,尤其是1949年以后的照片,使《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更加完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