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国平
国家农科中心对四川来说意味着什么?
里面的“黑科技”何时能走入普通市民家?
01
国家农科中心是什么?
打造“农业硅谷”
2017年,成都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出资20亿元,建设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
成立之初,双方表示将共同推进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合作,从而助力成都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
位于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的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
随后,由农业农村部批复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又落户成都,这是西南地区首个。
如今,拥有两个国家级农业科研中心招牌的这座基地被统称为“国家农科中心”,包含创新核心区和综合试验基地两个部分。
其中创新核心区就是农业农村部批复建设的科创中心,作为产业科技融合平台及核心区、先行区,主要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成都院士工作站和“五大平台、八大研发单元”等重点内容,建成集科学研究、转化孵化、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综合服务等5大功能于一体的世界一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位于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的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
截至目前,全国布局有5家农业科创中心,分别在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广东广州和湖北武汉。
成都农业科技中心主任杨其长介绍,这些中心分别依托当地的农业科研资源,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中心重点方向。
比如南京的农业科创中心,依托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机构,主要方向为智慧农业;广州的农业科创中中心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科院等单位,最显著的特点是种业创新。
成都的农业科创中心则主要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机构。围绕成都、四川及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重大需求,打造绿色生态、资源共享的高品质科创空间。
“通过这种方式,把科研成果与产业对接起来,形成一个科产融合的创新基地,快速转化科技成果。”杨其长说,该中心这不仅将为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未来还将打造成为引领四川、带动西南、服务全国、国际水准的特色生态农业“硅谷”。
02
国家农科中心做什么?
为“未来农业”打下基础
杨其长说,目前成都国家农科中心确定了“3+2+N”的科研方向。
“3”,即都市农业、智慧农业和功能农业;
“2”为循环农业和疫病防控;
“N”为与之相关的系列学科方向。
其中“2”,一定程度上服务“3”的发展。
杨其长表示,都市农业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项目。杨其长的另一个身份正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法人代表,致力于设施环境与作物互作机制及其工程化创新研究。
1980年代,成都出现了“农家乐”,杨其长认为,这可以看作是都市农业的初级形态。作为都市农业的发源地,成都未来有可能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的产业引领区。
都市农业是什么样的?
杨其长介绍,从地域上看,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或者周边地区;从形态上说,是以更少的资源(土地、人力、水肥等)投入产出更多的农产品。一方面可以采用工厂化的方式生产食物,大幅增加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城市里的屋顶、阳台、地下室、社区空地等都市空间发展都市农业。
杨其长设计的空间栽培层数超过20层的无人植物工厂。
杨其长在自家的阳台上种了两桶无土栽培的韭菜,10天左右换一次水,10多天就可收割一次。
韭菜与日常生产的韭菜无异,但培养桶里藏着都市农业的小技术。杨其长说,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城市周边的农民可为城里人提供像韭菜根这样的农作物苗本,中心提供技术服务,农民的收入可以大幅增加,如此可以实现城乡联动,推进乡村振兴。
杨其长预计,都市农业的产业规模未来或将达到万亿级,“我们要做的就是为都市农业的产业需求提供基础支撑。”
都市农业可以利用城市里的屋顶、阳台、地下室、社区空地等空间发展。(效果图)
智慧农业,则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智能感知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自动智能控制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适合在大田、养殖、水产等领域应用。
比如一块玉米地,对土壤、水分、肥力等各种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然后通过无人机等智能设备进行管理。“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未来坐在电脑前就可以管理一片农田。”杨其长说。
杨其长培育的番茄像葡萄一样挂在空中藤蔓上
如果将都市农业和智慧农业相结合,就产生了“智慧植物工厂”。目前,在农科中心智慧都市农业展示区设有“垂直农业展示中心”,建成后将展示国际上首次创制空间栽培层数超过20层的无人植物工厂。工厂以LED节能灯为光源、多层立体栽培、带孔均匀送风管道通风、采用浅液流种植床进行水培蔬菜生产,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管控等关键技术,实现机器人全自动化定植、采收和维护,并智能调节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和营养液成分,生产效率和单位土地产值显著提高。
功能农业,主要是增强农作物的某种属性。比如玉米,要让它富含一定的功能成分如硒等,通过育种技术就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03
何时能投入使用?
最快下半年可摆上阳台
那么,农科中心里的这些“黑科技”何时能够进入市民家中以及大规模应用层面?
杨其长说,都市农业的科研成果,最快在今年下半年将陆续投放市场,届时市民就可以将这些无土栽培、可食用的蔬菜与瓜果摆放到阳台。
杨其长还设想在成都建设一座都市农业的旅游观光园,“在这里可以看到300多公斤的南瓜,长得像树一样的蔬菜,像葡萄一样挂在空中藤蔓上的红薯……”杨其长说,这些农作物都是基于传统的育苗方法加上中心独创的栽培技术生长出来。
经过杨其长的培育,结果累累的冬瓜。
杨其长介绍,目前农科中心已有3个项目纳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和《农业部直属单位中长期基本条件能力建设规划》。
随着农科中心基本建设工作的完成,25支科技创新团队将入驻中心,同时这里还将筹办第二届全国农业成果转化大会、第三届智能植物工厂国际高峰论坛、第二届国际垂直农业大会等国内外交流盛会。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科技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段成立说,农科中心在遴选出首批入驻的科研团队,还联合在蓉的农业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科技资源,共同组建服务全川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立全川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西南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全川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