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微更新 生活小确幸①|安全又方便 电动车管理用上“智慧+”

2021-09-03 10:50: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开栏的话

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更新改造,也应以群众需求和参与为导向。近年来,成都按照循序渐进的城市更新理念,着眼社区基本单元,对社区(村)内品质不高、长期闲置、利用不足、功能不优的微型公共空间和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提升,推动城市存量空间的活化与利用,唤醒社区文化记忆,让社区“微更新”成为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着眼于细微的“小变化”,带给群众“小确幸”,落实的是城市发展的大战略。即日起,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社区‘微更新’、生活‘小确幸’”栏目,聚焦身边人、身边事,反映精细治理传递的城市温度。

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文/图

铃声报警、语音提示、电梯“罢工”……9月2日,成都市锦江区成龙路街道,四海逸家小区单元电梯前,“梯控”装置识别到电动自行车“上楼”后,一连作出了这些反应。

 

“这下心里踏实了,过去,有些邻居不听劝阻,硬要把电动车推上楼,都是邻居,闹僵邻里关系也不好。”该小区居民张女士表示。

 

安装“梯控”装置,杜绝电动车入梯入户,这是成龙路实施“智慧+”电动车安全管理工程中的一环。

 

如何让电动车管理“治标又治本”?成龙路街道展开探索。

综合施策

智慧管控拧紧“安全阀”

当你骑着电动车回家,刷卡进入非机动专有车库,停放在专用车位,手机扫码充电,关联即可实时了解充电情况……这是四海逸家的小区业主骑车回家的一番体验。

四海逸家智能车棚

该小区的无人值守智能车库利用楼道架空层打造而成,设置了非机动车专用进出通道,可停放近200辆车,划分为充电区、非充电区、自行车停放区、摩托车停放区。

“全程智能化,无人值守,又安全方便。”小区居民陈中明表示。

同时,每个单元楼电梯配备“梯控”装置——电动车感应智能报警系统,通过监控技术和成像技术实时监测,对违规行为进行声光报警提示和电梯暂停运行操作,从源头上杜绝电动车入梯入户。

该小区物业管理负责人董天强表示,在建设运营上,小区通过资源置换的方式,招引社会企业入驻,向企业提供三年车库免租期,企业出资打造智能车库、配备智慧管理设备等,并通过充电费、管理费等获取收入,居民享受安全、便利,企业享受实惠。

几公里之外,大观苑是一处老旧院落,这里的电动车管理采取了不同模式。成龙路街道副主任卢立新介绍,老旧院落的非机动车辆多,由社区主导,利用院落空地修建了智能充电车棚集中管理,杜绝拉线充电、乱停乱放、偷盗等安全隐患。

大观苑智能车棚

在“院内”智慧管理,“院外”也同样如此。

在街道公共区域,针对外卖、快递及商家店铺电动车的安全充电需求,对充电生态进行整体规划。卢立新介绍,我们在电动车集中停放的国槐社区等9个公共区域点位,设置公共智能充电桩、外卖小哥换电柜,形成立体“充电圈”。

据统计,成龙路街道日均电动车充电数量1.6万余辆,消防安全隐患、管理问题等不容忽视。从2019年起,该街道便持续推进“智慧+”电动车安全管理工程,目前已完成69个居民小区,90个电动车棚智能化改造,建设公共区域智能充电车棚1个,换电柜49个。

疏堵结合

治理中显现社区美学

记者留意到,四海逸家、大观苑的智能车棚还有一个“身份”——智慧车棚美学馆。

入口处、墙壁上,利用彩色墙绘、灯箱等,以安全导视功能为主,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智能设备使用方式、小区地理情况,展现群众身边的生活美学。

四海逸家小区还采用了水墨画的视觉风格装饰车棚,配备安全消防器具角,与院落居民、儿童互动,让安全教育知识教育易接受、沉浸式。

卢立新介绍,我们还发动和邀请小区居民参与车棚美化打造,推动小区环境提质升级,使枯燥的停车行为演变为“主动学习、美学熏陶”过程。

此外,针对辖区部分老年人使用智能充电设施困难的情况,街道安排专人进行指导服务,在老人、残疾人较多的小区划定智能车棚无障碍区,方便残障人士停放充电,为智慧安全生活注入温情关怀。

卢立新表示,在管控、规范电动车停车乱象的同时,让群众感受到力度和温度,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大家齐抓共管,才能真正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国槐社区社区应急科普园

目前,成都首个社区应急科普园在国槐社区“开张”,沉浸式展示自然灾害、安全消防常识、应急救援等,设置各类互动设备,欢迎着广大群众前来“打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