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怀 张红霞 摄影 华小锋 制图 甘翠
10月15日,正午阳光映照下,甘孜州得荣县太阳谷镇浪中村的青稞绽放出金灿灿的色彩,成熟了的青稞低垂着,村民次仁拉姆也弯着腰收割,“今年天气好,青稞丰收了。”她的脸上露出笑意。
太阳谷镇浪中村,青稞熟了。
笑容背后,不仅是青稞丰收带来的喜悦,还来自身后那片黑色的大棚——49个川贝母种植大棚里,有一个是属于浪中村全体村民的“集体资产”,次仁拉姆平时在这里打工,一天可以收入120元,今年底,成都市青羊区对口帮扶工作队还将主持给村里提前“分利”,这笔额外的财产性收入,让她和村民们欣喜不已。
和浪中村一样,拥有川贝母大棚的村,还有29个。工作队投入360万元,为30个村“购买”了30个棚80%的产权,设立了“贝母银行”,为每个村都开设了“户头”,使村集体经济可以参与经营中,分享红利,也壮大共同富裕的梦想。
“贝母银行”里的共富路线图
午饭后,技术人员朱红华在大棚里忙碌起来。大棚覆盖了两层薄膜,内层是透明塑料,用于保温;外层是黑色拉网,用于遮阳。
棚内,五垄黑色土壤里星星点点地闪耀着绿色叶片,在叶片下刨刨,一颗玉米粒大小的白色鳞茎露出。朱红华拿起放在手心,这粒头年生的川贝母饱满细润、长势良好,“这片地方真是选对了。”他喜滋滋地说。
次仁拉姆和家人忙收割。
这片山坳里的川贝母种植基地,海拔3640米、占地66亩,特别适应川贝母喜冷凉的特性,自去年9月开建并下种以来,一直运行良好。今年8月,这批新种半年多的川贝母首次倒苗,就是将长出的叶苗部分去掉,为鳞茎换土,以使其在土下生长,来年春季生发新叶。朱红华说,倒苗3至4次后,川贝母就成熟了。连转几个棚,土下的川贝母鳞茎长势都不错,大小均匀、颗粒饱满。
“引进这个项目,对得荣形成有特色的产业帮助很大。”青羊区对口帮扶工作队队员李军说。朱红华是云南人,是云南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派到得荣的技术负责人,是川贝母种植行家。
去年,青羊区对口帮扶工作队多次主动上门拜访云南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搭起了合作平台——引导得荣县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云南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得荣县福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村民土地发展大棚。
望着丰收的场面,次仁拉姆笑了。
与以往项目不同,为了能更多惠及村集体和村民,青羊区对口帮扶工作队设计了“贝母银行”的特别机制——将30个大棚均分给全县30个村,双方签订正式协议,确定每个大棚12万元股本。村集体将大棚委托给得荣县福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实行“保底分红”,每年每个棚4800元,一期4年,共计19200元。4年后,川贝母成熟、销售而产生的利润,每个棚超出19200元的收益部分,60%进行再分配,40%留作滚动发展资金。
“这样一来,村集体经济有了依托,村民也有3条收入渠道:每年9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日薪120元的打工收入、年底村集体的分红。”李军说,虽然川贝母还要4年才成熟,据签订的投资协议,种植基地准备在11月份提前把4800元年收益发放给各村,同时赠送一部分川贝母苗,带动村民一起种植。
宁静的村庄。
“现在川贝母的市场价很不错,湿贝母每4公斤晒一公斤干贝母,每公斤干贝母可卖3000元。”朱红华算了一笔账,川贝母亩产可达600至1000公斤,尽管种子、设施等成本高昂,每亩纯收益仍然可达二三十万元。
令工作队和朱红华更高兴的,是今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颁布实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列在百合科贝母属的所有野生贝母都被禁止采挖。这给人工栽培川贝母带来了极大利好。“现在,我们公司老板去其他省出差,药厂老板都要去机场接送,很殷勤。”朱红华通过这个细节,说明川贝母市场前景光明。
这也壮大了企业扩大投入的信心。明年春季,二期500亩基地将建成投产,这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川贝母种植基地。“我们想在二期投用后,把青羊的投资再均分给全县另外70个村作为集体资产,能够让更多的得荣群众分享到产业发展的红利,推动共同富裕‘转’起来。”青羊区对口帮扶工作队领队朱展飞说。
在“大健康”产业里找到得荣定位
虽久已入秋,但走进位于茨巫乡的得荣县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后,眼前的一片花海令人眩目。“那是药菊。”基地技术负责人徐汝平操着浓重的云南口音介绍。他是云南农业龙头企业、丽江华丽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的代表,来到得荣已有两年多。
得荣县中藏药材种植基地,药菊盛放。
这个134亩的中藏药材种苗基地于去年5月底建成,种着秦艽、苍术、滇黄精等10多种中藏药材。除了经管这个基地,徐汝平还为周边几百亩农民教种药材,基地划出了专门的“群众示范苗圃”。当地政府补贴群众60%购苗款,华丽公司给代垫40%苗款、回购后再抵扣,“这样老百姓即使没钱投入,也可以来种植了。”徐汝平说,这个过程中,要把过去农民“种懒庄稼”的习惯纠正过来,十分不易,“好在通过来这儿打工,老百姓学得快多了。”目前,华丽公司为得荣项目成立了专门的进出口公司,经营得荣山珍和中藏药材,三年后,待首批药村出立后,将建专门的加工厂。
青羊区对口帮扶工作队副领队李伦介绍,这个基地为农民支付每亩每年1000元土地流转费,每三年增加200元。“这个价格比起成都远郊农村土地流转价,也不算低了。”他说,青羊投入该基地近400万元,为茨巫乡留下一个带不走的产业。另外,青羊还正投资500万元,帮助得荣发展藏鸡养殖项目。
美丽的药菊。
在太阳谷镇冉绒村,青羊区总投入2489万元,帮助得荣县建起首个工业园区,发展特色农特产品加工及交易。川贝母种植基地、中藏药材基地的深加工都将“移步”此地,打造一二产业互动的发展方式,扩大“阳光得荣”品牌知晓度。此外,还可有效将加工、交易、冷链、仓储、物流、产品展示与旅游观光融合发展,助力得荣县乡村振兴。
据了解,青羊区对口帮扶得荣县将持续推进实施6大类12个援助项目,涉及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民生工程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