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街”力①丨“多面”东湖

2023-11-09 20:19:5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开栏的话

如今,“在成都街头走一走”成为热词,citywalk(城市漫游)也成为新时尚。

 

商业繁华、市井烟火、青春活力、优美生态……在成都街头,不仅可以体验传承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更可以感受蓬勃发展的速度和力量。

 

这座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的超大城市,辖23个区(市)县,共有街道161个,乡镇100个。街道,不仅是城市中的“道路”,也是行政区划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市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底座。

 

纵观全国,深圳粤海、上海陆家嘴、北京金融街,一条条“超级街道”“特色街道”如雷贯耳,以一隅之地创造无限可能,成为城市繁荣发展的生动缩影。

 

当我们沿着阡陌纵横的成都街道行进,又能探寻到怎样的大城“街”力?敬请关注。

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成都观察 杨柳 制图 甘翠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泱泱锦水一路向南奔涌,在石牛堰分水,各成一脉,至东湖翡翠城处汇拢。

被锦江与沙河所环抱,又内嵌东湖,是锦江区东湖街道所在地。以南北纵贯的锦华路为分界线,以西是环东湖区域的“新城”,以东是以东光区域为代表的“老城”,城水交融、新老融合,塑造了东湖街道的独特气质和多元基因。

如何安放都市繁华与市井烟火?如何平衡历史传承和城市更新?四川在线记者走进东湖街道,寻找“多面”东湖的发展辩证法。

诗意与烟火

向西,是东湖的繁华;向东,是东光的烟火。

“多面”东湖,协同发展。

在东湖打卡现代美术馆,转弯,去东光寻觅“大隐隐于市”的街头美食,在东湖街道,这样的奇妙融合,带给市民游客别样体验。

东湖风光

记者在街道规划图上见到,3.4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居住用地占比90%以上,是典型的城市居住区,净居寺路、锦华路、老成仁路、二环路构筑辖区的交通骨架,锦江、沙河、东湖奠定了生态基底。

沿街道的“中轴线”锦华路,向西——

东湖碧波荡漾、水鸟翻飞,被称为锦江“明珠”,是主城区难得的湖光山色。市民游客喜爱在湖边漫步,翠绿的草木、烂漫的鲜花,艺术馆、美术馆散布其间,鳞次栉比的写字楼、商品房环湖而立,尽享宜居宜业的滨水环境,诠释公园城市之美。

向东——

入夜后的东光片区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归家的上班族、开门的夜市、各类老字号店铺,处处是市井烟火的百样姿态。上世纪90年代,因府河改造,大批老成都人从东门大桥、三瓦窑、九眼桥迁至东光,一栋栋居民楼拔地而起,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万人居住区,盛极一时。时光荏苒,东光小区在后来的城市变迁中“掉了队”,与锦华路西侧繁华商业板块形成明显反差。

东湖湖畔夜景

破除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是街道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对此,大刀阔斧的城市更新与精细化的城市治理“双管齐下”,让东湖街道的新城、老城协同发展。扮靓颜值,东湖街道统筹推进“老城”连片更新,计划投入约2亿元,对辖区20多个老旧院落进行全覆盖的改造。深化治理,以锦江区“三四一”网格化智慧治理体系改革试点为突破口,采取“智治+人治”手段,发挥网格化智慧治理优势,将管理服务通达“末梢神经”。

智慧蓉城东湖街道运行中心负责人张军介绍,线下着眼“人治”,在全区率先把原综治网格员、城管协管员等整合为百余人的“网格化智慧治理专员队伍”,并选配综合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建街道运行中心,还整合近千名双报到党员、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进网入格,实现治理力量“一网统管”;线上着眼“智治”,整合各方数据资源搭建了“智慧+”街道运行平台,一块大屏实时反映辖区城市运行态势,汇总交通、市容市貌、安全监测等情况,实现城市运行“一屏统管”。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形成“发现问题—锁定证据—会商研判—共同行动—反馈备案”的闭环工作机制,完善城市运行数字化底板,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共同赋能新老片区发展。

掘进与退守

掘进,是为高质量发展;退守,是守住生态屏障。

进退之间,转换有道。

曾以《成都偷心》风靡成都的域上和美,将在东湖畔献上一出幾米环境戏剧。这部戏剧将打破舞台边界,以域上和美先锋剧场为主要演出场所,附近区域都将打造为“幾米风”的童话场景,有望成为成都又一新地标。

域上和美

红黄相间的域上和美先锋剧场是东湖边的地标建筑,以此为轴心,艺术馆、众创空间、展演空间一字排开,构建起东湖当代都市艺术群落,成为“一站式体验”的文化地标。

曾观看《成都偷心》18次的成都小伙张蓬说,“吸引我反复回购的,不只戏剧本身。每次看完戏,我都会漫步东湖,从喧闹回归静谧,享受另一种艺术气息。”

坐拥185亩开阔水面的东湖公园,是成都主城区最大的湖泊。

2019年起,东湖公园拆墙迎客,遮挡视线的灌木丛不见了,沿河的铁门拆除了,整个公园和周边区域自然融合。破除封闭、开放包容、优雅展示,东湖迎来新生,为生态价值转换为发展优势打下基础。

这些年来,扎根东湖的域上和美集团,与东湖共成长。如今,环湖望去,华润广场、东湖国际、瑞升国际等产业楼宇,聚集了基准方中、高漠生态等行业龙头企业,东湖街道商务楼宇入驻率达87%,万达锦华城成为新增亿元楼宇。

华润广场

进退之间,从生态价值到经济价值,转化之路越走越广。从产业经济地理来看,东湖周边及华润路片区按照“生态、高端、文创”的理念建设产业圈,以锦江公园建设为抓手,打造华润路特色街区、东湖文化艺术特色街区;东光片区及锦华路沿线在保留老成都味道的基础上,调整老旧产业业态,并引导逐步转型。从产业发展新格局来看,依托“一湖两河”,东湖街道将打造“东湖新能港”,聚焦数字传媒、文化创意、绿色能源、总部经济等。

今年,东湖边有一栋产业楼宇焕新——东湖岛,东湖街道携手成都城投和侠客岛里在此打造数字传媒产业园,完成了老旧楼宇的提档升级和节能改造,目前已招引无忧传媒、海马体摄影等链主企业。“最看重的就是这里宜居宜业的优势,出门见绿、开窗见景、生活便利。”无忧传媒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出发与回归

出发,这里是“新市民”来蓉的首站;回归,这里有“老居民”的情感归属。

以人为本,价值归依。

两年多前,东湖街道80岁的老居民王遐申,搬回了永兴社区北顺西巷6号院。促使王遐申改变的,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计划。

北顺西巷6号院改造后

6号院是金具厂的职工宿舍,建于上世纪90年代,绝大部分居民都是退休老人。“我在这住了20多年,对这里很有感情,过去因老小区基础设施跟不上,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不得已搬到了有电梯的商品楼。”王遐申说。

让王遐申惊喜的是,随着电梯加装,院落更新同步开展。一群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主动担当院落规划师,商定院落公约、增加公共空间、举办公益活动、把电梯廊桥变为邻里客厅……老人们发光发热,把6号院打理得井井有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很多老邻居纷纷搬了回来,这里生活便利、邻里和谐,大家很有归属感。”永兴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黄世国说。

东光片区全龄友好示范街区

从搬离东光,到回归东光,老城更新唤醒了老居民的情感归属。与此同时,“蓉漂”和新市民的到来,为东湖街道注入了全新活力。

今年5月,锦江区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锦邻公寓·中港广场”开租后,迅速成为了“网红”项目。锦邻公寓的管理负责人介绍,公寓内有齐全的家具家电配套,还有宽敞明亮的公共健身、办公、会议空间,套均租金在1400-1700元每月,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签约入住,下一步还储备2000余套待近年入市。

择一城而栖,安居才能乐业。位于成都中心城区的东湖街道有着先发优势,这里不仅有东湖的商业繁华和诗意栖居,也有东光的城市记忆和市井烟火,为来蓉的新市民、青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安居选择。

东湖公园小店

东湖街道社区发展办公室主任徐成介绍,下一步,街道计划推出人才公寓、打造“青年人才驿站”,从美食到文化、从舌尖到心间,让怀揣梦想来到这座“幸福之城”的年轻人,感受老成都的风味与温暖,成为他们求职创业难忘的“首站”。

“无论是从外地回归的‘老居民’,还是从此地出发的‘新市民’,不同群体的需求是多元的,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通的。”东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单元,也是市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不管是服务新老市民,还是治理新老片区,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是手段,以人为本是价值归依。

东湖街道办事处 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