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解优促”一年间,成都为企业解决“烦心事”3.93万件

2025-09-01 20:33:5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9月1日,成都彭州市。四川协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今年8月投用的高标准GMP生产车间,正开足马力生产多种成品制剂药品。“上半年订单多,新厂房投产迫在眉睫。彭州市在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相关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实行跨部门并联审批,提前6个月完成全部手续。”公司副总经理张运春说。

去年9月以来,成都市全面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这项工作强化“用户”思维,跟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将企业的所想所急所盼,转化为党委、政府行动和决策的出发点及落脚点,拿出真招实招为企业解决现实困难,塑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成都营商服务品牌。

“进解优促”工作开展一年间,成都累计共收集诉求3.96万件,累计解决企业诉求3.93万件,办结率达99.24%,其中成功解决并达到预期效果占比90.65%。

有章法有条理的“进” ,既解决问题又避免打扰

企业发展情况不同、诉求不同,如何“进”才能更高效?

“初期我们坚持一条原则,龙头企业‘全部进’、重点企业‘重点进’、其他企业‘按需进’。”成都市“进解优促”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总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线下分层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4.54万户,“在前一阶段广覆盖基础上,下一阶段会侧重‘按需进’,减少对企业的打扰。”

线下“进”之外,成都还在线上发力,建立了1个市级和23个区(市)县政企联络群,覆盖7509家企业,在企业需要的时候,高效率响应企业诉求。“我就是政企服务微信群的受益者。”川开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提到,他曾在群里反映一个关于企业收款的问题,成都市住建局和成都市轨道交通集团的“一把手”一线办公,半天就把事情解决了。

去年11月,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立,成为“进解优促”常态化开展的支撑平台。依托这一平台,成都聚焦企业集中关切的市场拓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蓉商出海、场景发布等领域,持续开展“企需我应”各类对接活动,通过搭平台、给场景,帮助企业拓市场、降成本。“每周活动在20场以上。”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企业服务部部长齐姣姣说。

“我们也考虑在民营促进中心设立领导接访机制。”成都市“进解优促”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总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部门按需进企业,了解企业发展诉求,另一方面,让企业进入部门的渠道更加畅通,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的成立,正是“双向进”的一种体现。

形成一套问题处置机制,3.93万件“烦心事”得解

为解决企业难题,成都形成了一套问题处置机制:简单问题当场办、复杂问题统筹办、重大问题提级办,目的,就是要形成“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高效服务生态。得益于此, 3.93万件企业诉求得到解决 。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低轨星地通信系列产品的企业,随着产品逐步进入小批量、大批量阶段,融资成为企业能否顺利“长大”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在成都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多家金融机构相继与该企业展开合作,“目前建设银行已进入初审流程,拟审批金额300万元—700万元;浦发银行资金已到位。”总经理赵海鹏说。

既帮助企业解融资难题,更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今年5月,金杯电工(成都)有限公司借助新都区组织的建设领域供需对接活动,不仅与国企平台香投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还发布了自己的材料需求清单,目前已陆续签订了4亿元新增订单。总经理毛昌发说,因客户增加,公司计划改变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组建自己的大客户部。

政策申报有指南。在青白江区,企业几乎都有一本“私人订制版”政策指南。原来,全区规上企业有282家,但企业发展阶段、产品特点、历年政策申报类型等都不相同,适用的申报政策也不同。因此,当地为每家企业个性化编制专属“政策指南”,所有申报问题“一网打尽”。

难题得解引出另一个数字:回访企业满意率达95%以上。在多个不同场合,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波用“毫秒级回应”来评价这项工作,“这种回应效率,让企业获得了比黄金还贵的发展信心。”赵海鹏为成都“事事有回应”的态度点赞。

从个性中梳理共性, 常态化工作将进入新阶段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向彬介绍,一年来,“进解优促”工作还跳出个性问题,梳理企业共性问题,在制度上做“文章”。

一些制度已经落地。比如,成都8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提质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上规奖励扩大到服务业企业、批零住餐企业、建筑业企业;成都市科技局启动首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常年申报”工作,申报模式由原来的一年一次申报优化为全年申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担忧错过申报期和对获批时间、兑现时间无精确预期等难点堵点问题……

一些制度即将落地。向彬介绍,针对“进解优促”工作收集到的各类需求,成都即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70条”,“我们从企业办事的便捷性、经营的持续性、发展的公平性等方面出发,建立共性问题政策转化机制,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政策举措,涵盖22个改革领域共70条具体措施。”

“进解优促”工作阶段性成效已经显现。今年上半年,成都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181亿元,同比增长6.3%,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连续四个季度上扬;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1%,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实现增速、占比“双提升”。

“进解优促”这项常态化工作将进入新阶段。“我们即将制定出台新的‘进解优促’工作方案,固化一些好的做法,并在前期工作成效基础上,将下一步的举措重点向‘促发展’上倾斜。”成都市“进解优促”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总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