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新都新空间 打响工业经济“升级战”

http://www.scol.com.cn  (2016-09-21 09:37:06)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侯雯雯  

车间里,工人们忙碌着调试设备、组装零件;车间外,项目推介、产品下线的筹备有条不紊——再过一天,“成都造”首列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就将在这里正式下线。

2014年8月28日,“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落户新都。从2015年8月20日中车项目破土动工到2016年7月1日正式投产、2016年9月22日第一辆地铁车辆下线,新都与中车政企双方只争朝夕、创造条件、齐心协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成都速度、成都效率和成都品质,也使新都区“稳中求进”的发展节拍更为有力。

“稳”字意味着一份从容: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上半年,新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9亿元,增长8.4%。围绕建设千亿工业园区目标,新都突出发展轨道交通、航空动力、能源装备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优势产业,优化发展食品、包装、家具等传统产业,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进”字意味着进入全新境界:在扎实的工业基础之上,新都紧抓机遇、换挡加速,正驶入创新驱动快车道,从制造向智造转型,新动力、新增长点不断孕育成长。

今年初,成都大刀阔斧地绘制了“工业强基行动”路线图,从产业、项目和园区三个维度,谋求面向未来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新格局。

新都,在成都经济版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主动担当,这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新都奏响新常态下的跨越交响曲。

强势突破三大新兴产业率先发展

交通先行,加快建设,加速成网,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7月1日,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的核心部分——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新都厂区正式投产。当日投产的城轨制造项目拥有一条完整的铝合金车体制造和涂装、组装、调试生产线,项目首批订单将服务于成都地铁7号线。

随着中车项目的建成投产,新都区的新兴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不仅如此,紧随中国轨道交通产业走向世界的步伐,新都正助力成就四川首位城市的另一个千亿产业。

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的新都,如今走到一个转折点。新都的决策者深知,在新一轮的产业竞速中,关键是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因此,新都工业的关键词锁定“升级”——“打造两大千亿园区,做强区域经济”,在全力推进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包装、家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突出发展轨道交通、航空动力、能源装备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轨道交通、航空动力、能源装备”三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已具备较为扎实的产业高端化发展基础,力争到2020年,实现营运收入突破千亿元。

轨道交通强势崛起。以中车为骨干的企业,全力打造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中车项目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56个重大高端成长性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50.7亿元,将作为西南地区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制造与维保基地,关键系统、重要部件的专业化制造基地。围绕中车项目,新都区目前已签约引入今创、南京圣合等产业龙头配套项目,总投资30亿元。力争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2030年突破500亿元。

航空产业深度耕耘。按照中国航发集团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布局,依托以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航空研发机构及龙头企业,深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加快建设“小核心、大协作”的航空动力产业集群。预计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2030年突破500亿元。

能源装备迅猛推进。新都拥有48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横向联合研究中心,昆仑石油、希能能源等30余家石油装备研发制造企业。依托西南石油大学、哈里伯顿、深基地等校企院所,新都加快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打造高端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2030年突破300亿元。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走向价值链高端

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用于医药研发,科伦药物研究所被批准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主研发的直立式软袋在国内外均属首创……作为新都区传统产业的代表,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直立于创新求变的浪潮之巅。

目前,新都正处于工业稳定发展时期,是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机电装备、家具、医药、食品、包装等五大支柱产业走向何方?新都深知,只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助推传统产业走向价值链条高端。

这一思路之下,过去“多而小”的工业格局将实现转折性改变:通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和“小巨人”、中小成长性企业培育三大战略,企业培育逐年取得突破。截至2015年底,新都区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万元规模企业已达341户,销售收入上10亿元企业达7户;“小巨人”企业达57户,“成长型”企业达36户;上市企业达36户。

今年前8个月,新都区40户重点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18.4亿元,增长5.9%,占全区总产值规模的42%。

同时,在集群化思维的主导下,新都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形成了以成都新都区工业园区为主,成都家具产业园、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为辅的工业发展格局。截至2015年,全区各工业园区共入驻企业464户,规模以上企业219户,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42.14亿元。

创新为魂,新都把创新驱动作为第一动力。凝聚创新动能,一方面,新都加强峰云谷等载体建设,更大范围地聚集科技创新创业创意企业、导师咨询机构、研发机构、公共技术、创新人才等资源;另一方面,探索中车与西南交大,西南石油大学与深基地在新都建设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做强实体经济创新载体。

截至2015年底,新都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4户,重点实验室国家级6家、省级3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3家、市级4家,产学研实验室市级5家;全社会R&D(研发)创新投入近9亿元,高新技术实现产值达200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8%。

夯实“底盘”

瞄准龙头招大引强

今年3月,新都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仪式举行。集中签约的8个项目,总投资额达25亿元,涉及装备制造、食品、工业仪器等领域。项目的集体落户,是新都区产业链招商的标志性成果。

成都市委、市政府强调,投资是发展的“底盘”,决定车身大小、车载吨位,投资抓不住,尤其是工业投资不加把劲,成都发展后劲就缺乏支撑。

面对令人兴奋的投资成绩单,新都的研判是,“投资远远没有到天花板。”新都的姿态是:瞄准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产业龙头项目。

主动出击,新都围绕轨道交通、航空动力、能源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链招商,加快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深挖产业价值。坚持区领导带队实施精准招商,南下深圳、东进上海,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开展“点对点、一对一”上门招商,促成重大招商项目早日签约落地。

此外,还充分发挥推介招商,举办和参加过成都·新都轨道交通产业投资环境推介会、新都区对话深圳知名企业暨投资推介会和成都全球创交会等重大推介会,签约引进重点项目和企业。

项目引进来,如何实现企业与城市的共赢?“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项目年’,也是新都区‘企业服务和项目攻坚年’。”新都区主要领导表示,将始终坚持“企业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主动靠前服务,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进工作。“29个区领导,联系对接79个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每个乡镇领导,深入一线,零距离为辖区内重点企业服务。”新都区相关负责人说,中车项目之所以能跑出“新都速度”,离不开区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企业,收集问题、解决困难。

全力服务企业、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新都构建起“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用好用活扶持政策,抓好上级各项政策和该区“22条措施”的兑现落实。推进政企服务大数据中心建设,搭建B2G政企对接平台,深化企业服务。□张有容图片由新都外宣办提供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