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张老票据老照片 记录成都交通百年变迁史

www.scol.com.cn (2019-05-17 11:29:31)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林霜  

张建的资料室收藏了大量“宝贝”。

张建从富顺“淘”回的轿行票据。

你知道吗,成都在清嘉庆时期就出现了“的士”;曾经,“驾驶员”是指人力三轮车夫;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成都就出现了出租汽车;直到1985年,成都的出租车才“招手即停”……

这些关于公共交通的“冷知识”,来自一些票据、老照片、老档案。在交通行业干了大半辈子的张建,通过收藏、研究、考证,拼凑出成都交通的百年变化。

新中国成立70年间,成都公共交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之路?答案都藏在张建收藏的千余张老票据中。

曾为一张票据

开车到富顺往返400公里

清代的轿行票据、新中国刚成立的黄包车工人学习证、1953年成都首辆经改造组装而成的公共汽车照片、成都大街上曾经的“明星”奔驰牌出租汽车照片……在张建的资料室里,上千张泛黄的资料,安静陈列。这是他5年多的心血。

今年62岁的张建,出生在交通世家,退休前,在公共交通系统、出租交通企业工作了大半辈子。在他看来,交通的萌芽,是城市化的开始,“要研究一个城市的文化,交通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因为工作关系,张建接触到一些老资料。“这里面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了。”张建说,从2014年开始,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公共交通在历史中的“蛛丝马迹”。5年间,张建大多时间都泡在研究史料、在各企业档案室“寻宝”、实地寻人探访中。

在张建的资料室里,有一张手写的轿行票据,是晚清、民国期间成都街轿盛行的一个印记。2015年,张建听说一个富顺的收藏爱好者手中有这张票据,他欣喜若狂,立刻从成都驱车前往富顺,“以票会友”,用自己的藏品换回了几张票据。“那天开车往返400多公里,但是拿到这些票据后,觉得很值得。”

记录N个“第一次”

奔驰出租每千米收费5角5分

搜集这些老“古董”,不仅是个脑力活,还是个体力活。为此,张建花费了不少心血。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成都首条公共汽车线路开行,16辆披红挂彩的公共汽车,在市民的欢呼声中,由盐市口开往梁家巷,结束了成都人出门只有坐轿子和黄包车的历史。

“那时,慢悠悠的黄包车已不能满足成都百废待兴的要求了。”张建说,当时开通的线路,主要解决建设新成都的劳动者们上下班出行。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坐一趟公交车也是一种“奢侈”,“和父母去远郊才会坐到。”

而就在1957年5月1日,成都街头还出现了更“奢侈”的交通工具:奔驰牌出租汽车。“那是成都小汽车出租站运营的,是成都最早的出租汽车了。”

当时出租车有多贵?张建收藏的一份《小汽车出租暂行办法》显示,奔驰每千米5角5分,其他轿车每千米5角。“多是有钱人坐的,也有市民‘组团’乘坐感受感受。”从一张老票据上,张建看到,一次,一个外宾从成都到峨眉山,往返共收费183.6元,“还是按规定打折后的费用。”

通过一张张票据、一篇篇文献,张建记录下成都交通发展中许多个“第一次”。“作为一个交通从业者,我不希望这些值得纪念的瞬间湮没在时间长河中。”张建说。

感受向上的力量

工人曾将47台货车改成公交

公交车从无到有,线路由少到多;出租汽车从一度停业到“复出”,后“下海”迎来辉煌。在这背后,张建也看到了各个时代背景下人们那种向上的力量。

“上世纪50年代,我们根本没有公交车,70多个人,白天工作、晚上学习,用一年多的时间,把47台货车改造成了公交车。”张建说,除了吃苦耐劳,大家更懂得创新求变。

1985年前,出租汽车都是坚守跺站候客,驾驶员们每月定时“关工资”。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州学习经验后,成都的出租车司机们也大胆尝试,1985年元月的寒风中,他们开始了“打街”。从此,“招手即停”走入了成都人的生活。“当时的财政统计,第一批尝鲜的出租车,平均月营收入达到了2806元。”张建说。

如今,公交、地铁出行,成为张建的日常,打车也不再觉得“奢侈”,走在高楼林立间,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他时常感慨万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回望来时路,它能让我们拥有更多力量。”已经退休的张建说,自己将继续搜集那些历史中的“蛛丝马迹”。

就在前不久,张建带着“宝贝”参与了成都交通出行文史展。今年,他将完成、出版一本新书,记录新中国成立70年成都公共交通的巨变。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