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蓉漂”人才日本周六盛大开启

2020-04-24 14:56:32来源:成都商报编辑:林霜

2019“蓉漂人才日”活动现场 资料图

春季,是个机遇与希望交织的季节,人才也总是在这个季节加速流动。而今年有些特殊,在国内人才市场降温的形势下,成都人才竞争指数逆势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

“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是一句口号,更是城市承诺,如今已然成为事实。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部新区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成德眉资同城化等重大战略机遇在蓉叠加释放,这座城市将拥有更好的前景,也被赋予了更大的礼遇。“蓉漂”人才还有一个专属的节日:每年4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蓉漂人才日”。今年4月25日,成都将迎来第三个“蓉漂人才日”。节日的临近,期待持续升温,我们不禁想去拓宽思考:这座城市对于人才的承诺,是怎样一步步落地实现的?

35万人才落户背后

为何他们都想成为“蓉漂”?

在成都,“蓉漂”人才不仅有节日,还有量身定制的微电影和MV。《留在成都》,就是专属于“蓉漂”人才的“蓉漂”之歌。而事实上,留在成都,不仅仅是成都对人才的呼唤,也道出了人才的心声。数据显示,“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以来,全市累计落户的青年人才达35万人。

换一个视角来看,在2019年,成都的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在世界城市中排名第93位、超过深圳;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留存率居全国第三,成为新一线城市中最受年轻人喜欢和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更荣获了“2019全国最佳引才城市奖”,并荣登《财富》杂志“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

数字背后,透视出这座城市引才育才的诚意,及对人才不断提升的城市吸引力。“蓉漂”从五湖四海而来,为何愿以成都为家?“蓉漂”最有发言权。

数天之前,四川科创板第一股——成都先导敲响了上市锣,其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进就是一名“蓉漂”。2012年,李进辞去阿斯利康全球化合物科学总监的工作,回国创办了成都先导。也正是在这片沃土上,他的梦想从种子破土长成了参天大树。

更好的城市,更多的机遇

迎来了更好的你

这座城市发展很快,时间每跨过一步,都会有一个更好的成都,呈现出更多的惊喜、更新的气象。越来越多优质的人才,将成都选定为梦的起点。相应的,人才的扎根与拼搏,也成就了越来越好的成都。

来自成都市人才办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市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人才计划2938人、顶尖团队167个,孕育出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以及18家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

而截至2019年12月底,成都市共有两院院士3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85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80人。

作为生物科技领域的高端人才,“80后蓉漂”魏亮在成都已创立了两家公司,并拿到“蓉城人才绿卡”。“这里有好的机遇,有宜居的环境,更有着家的温度”,魏亮说他幸运地见证了一座城市的迅猛发展,也见证了一个越变越好的自己。

塑造“蓉漂”品牌

做“蓉漂”不仅是选择,更是风尚

成都对人才的这份诚意始终在持续,不断在深化。从“成都人才新政12条”至今,成都还在不断加大政策力度支持人才发展,也在想方设法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当然,这不仅靠诚意,更要靠智慧。近些年来,成都将人才工作品牌化,塑造了“蓉漂”品牌。

“蓉漂计划”、“蓉漂人才荟”、“蓉漂人才发展学院”、“蓉漂人才日”、“蓉漂青年人才驿站”、“蓉城人才绿卡”,这些“蓉漂”品牌的六大拳头产品,从不同维度展示着成都人才发展环境的吸引力,也加持成都这座城市的影响力。

比如去年正式启动的“蓉漂人才发展学院”,便是聚焦城市战略、企业成长和人才发展之需,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界共治”模式,培育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自主创新能力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以育促引、以育促产、以育促留,打通城市新的人才流量入口。而学院的全新模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属首创。

为精准吸引更多“蓉漂”加盟,成都大力实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提出“系统架构师”、“数字娱乐技术人员”等首批20个急需紧缺岗位,并将岗位精准定位到产业功能区及重点需求企业,人才可按图索骥。

为优化“蓉漂”服务环境而成立的成都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也于去年8月揭牌试运营,是各类人才认识成都、感知成都、了解成都的“桥头堡”。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一轮成都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劲,更加需要广聚天下英才。也正因如此,今年的“蓉漂人才日”,预示着一段新的征程:更好的成都,成就更好的你!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