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来了

2020-06-09 08:22:45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林霜

成都科学城。白桦摄

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指出支持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6月3日,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在西部博览城举行,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正式“亮相”。

科学城总规划面积361.6平方公里,由“一核四区”构成,形成“核心驱动、协同承载、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一核”即成都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四区”即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协同构建创新功能突出、创新服务完善、主导产业领先的“二次创新”承载地。

根据规划,成都提出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关键时序节点的建设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城,力争成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天府实验室,新增2个以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2个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以上国家级创新中心,100个以上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

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

一核四区

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这样建

成都科学城规划面积99.4平方公里,定位为西部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院所和大学创新平台汇集区,围绕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领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天府实验室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新经济活力区规划面积88.9平方公里,定位为新经济企业和创新型团队汇集区,重点围绕5G通信与人工智能、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大数据与网络安全、区块链等新经济新产业,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

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面积69.8平方公里,定位为全球医药健康创新创业要素汇集区,重点围绕生物技术药物、高性能医疗器械、精准医疗、智慧健康等领域,建设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等平台,打造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

此外,规划面积60余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则定位为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汇集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航空航天、6G、网络信息等领域,建设国际合作教育园区,打造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规划面积43.1平方公里,定位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要素汇集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等领域,集聚华为成都研究院、京东方创新中心、IC设计产业总部基地、“芯火”双创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国新硅谷。

财政保障

确保财政科技投入3年内翻一番

大会期间,成都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涉及对人才和科创企业的激励,科研创新的培养等,包括了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构建开放型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大力推进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建设等。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措施》明确了将财政科技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重点保障范围,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3年内翻一番。

《政策措施》中明确了高标准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指出要梳理分析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薄弱缺”环节,实施补链强链专项行动计划。

同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入本地龙头企业创新链、供应链,对自主立项、先行投入开发“硬核科技”重大创新产品并实现本地配套的,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

此外,成都还将加快建设5G引领的双千兆宽带城市,2020年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城区、产业功能区、重点景区5G网络基本覆盖,推动实现全域规模应用。

激发研创

引进世界级大学共建特色学院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助力,而人才又离不开高校的输送和培育。《政策措施》中不仅指出要支持成都市内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并且要支持大学在蓉创办专业学院培训基地。

其中,在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规划建设国际合作高层次办学集聚区,引进世界级大学共建特色学院和研究生院。

此外,成都也将支持高校和龙头企业围绕成都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金融等产业发展需要联合设立学科(专业),给予高校最高2000万元补助。

在鼓励企业创办研发机构方面,成都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对新获批建设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按照国家支持金额的50%给予配套支持。对于新获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

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的,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

完善体系

推动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

为促进企业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以及新技术、新产业以及新业态等发展,根据《政策措施》,成都也将持续推出1000个新经济新产品(服务)。对获得重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认定的产品,分别给予生产企业、应用企业最高300万元补助。

同时,成都激励科技企业资产证券化。成都对申请科创板上市并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受理的给予200万元奖励,对成功在科创板首发上市的给予800万元奖励,对新迁入成都市的科创板上市企业给予600万元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将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其中就包括了加强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建设,推动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争取设立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为激励鼓励人才,此次《政策措施》赋予了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其中,科研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所在单位同意,可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专职、兼职开展创新活动,并取得合法报酬;也可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在职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创新创业活动。

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青年人才

成都率先实施社会保险、工作年限同城认定

着眼城市长远发展战略全局,打造立足成渝、赋能西部的创新发展动力源,成都研究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的人才行动计划》(以下称《行动计划》。

记者梳理发现,《行动计划》有多条成都于全国“率先”推行的政策。其中,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流动,成都在全国率先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青年人才实施社会保险、工作年限同城认定。

《行动计划》中指出,要鼓励人才向成都东部新区集聚。其中就包括推出落户安居、生活补贴、职称评定等定制化举措。

在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方面,成都鼓励“硬核科技”人才入驻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同时设立“蓉漂人才发展基金”,为人才“团队”插上“金融之翼”。

“是不是人才,企业说了算”。根据《行动计划》,成都支持用人主体引进培育人才。其中,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到海外建立“研发飞地”柔性引才,支持头部企业推荐人才直接入选重大人才计划,提出头部企业认定的优秀人才可破格申报工程系列高级职称。

为鼓励科研人员创造高价值知识产权,支持知识产权价值运用,成都将在全国率先提出对取得知识产权职称的人才给予奖励。

在鼓励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成都着眼打造最受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喜爱的城市,给予青年大学生实习见习、就业创业等支持,在全国率先推行“先安居后就业”,即人才来蓉前可在线申请人才公寓。

此外,成都在全国率先推出新职业人才专项支持政策,发布岗位需求、搭建应用场景,给予“共享人才”平台最高100万元奖励,让新职业人才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秦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