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深化“全域通办”“一网通办”注册登记服务
四川在线记者 肖莹佩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8月4日,成都高新区发布数据,上半年该区共新增各类型市场主体2.65万户,同比增长25.86%。其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成都高新区累计市场主体存量超20.5万户,注册资本(金)超1.76万亿元。其中企业14.06万户,注册资本(金)超1.75万亿元。
上半年市场主体同比增长近26%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央及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加紧出台了一系列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扶持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及发展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注册处相关负责人分析说,从市场主体类型看,成都高新区上半年新增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1.28万户,占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48.4%,同比增长77.67%,资金数额7.79亿元,同比增长36.67%。 “以上数据表明,系列扶持措施成效明显,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新增量逆势高速增长,为扩大就业、保障民生、活跃市场和稳定社会提供了积极支撑。”该负责人表示。
颁发首张异地营业执照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布来看,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新增企业主要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新增企业总数的23.47%;其次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21.48%)、批发和零售业(占19.6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15.92%)。
从区域分布来看,新增住所(经营场所)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占成都高新区新增企业数69.61%。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1户,注册资本(金)31.67亿元。 今年4月1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三周年。作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自贸这块“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累计形成110余项改革创新案例。
深化“放管服”改革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为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成都高新区还相继出台科技攻关、金融支持、房租补贴、人才招引等系列政策举措,深入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为企业纾危解困。
与此同时,“放管服”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优化市场准入,在四川省率先试行企业经营范围备案制,将“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整合为一个环节,申请材料精简至5件以内,将企业开办耗时压减至6小时,实现企业开办线下“一表申请”“一窗通办”,并免费提供一套印章和邮寄服务。深化“政银”合作,在中国银行等8家银行试点开展企业开办“银行帮办”工作,由银行网点全程辅导企业登记、刻制印章、银行开户等业务。 企业服务工作向基层延伸。
7月7日,在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环球中心、通威国际、CPB中央商务花园、OCG国际中心等20家试点楼宇“楼宇企业服务站”揭牌。将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贴身”服务企业。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与重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签订《深化成渝高新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助推中国西部科学城建设框架协议》,构建跨区域市场准入服务系统和“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真正实现证照异地互办互发。
6月10日,市民谭先生在成都高新区顺利领取了一张特殊的营业执照,意味着他在重庆的分公司拿到了营业许可,这是成渝两地高新区探索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后首张异地颁发的营业执照。
今年4月初,《成都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0-2021年)》出炉,进一步明确高新区营商环境2.0版“作战图”,推动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下深水、显实效。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成都市“创新提能年”要求,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提升企业和办事群众的服务体验,全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