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两所高校不约而同投身同一座城。
这座城,身处成渝发展主轴;这座城,肩负“四区”战略重任;这座城,营造智慧生活场景……
它的名字是:成都未来科技城。当天上午,成都高新区相继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签署未来科技城合作项目协议,发力科技创新,聚焦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导入、国际教育园区、人才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对未来科技城而言,这是一个标志性节点,意味着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对成都而言,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添新引擎。
四川在线记者 肖莹佩
谋
构建“政产学研用资”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圈
两份合作协议,都瞄准同一个目标:国家级。
立足未来科技城,成都高新区将与四川大学共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共同策划并申报一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创新研发平台,推动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其中,双方将共建生命健康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
立足未来科技城,成都高新区将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实验室,共建前沿科学中心、复杂极端电磁环境大科学装置、集成公关大平台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电子信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中,双方将共建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实验室,并争创国家实验室。
两份合作协议,都强调高端人才的培养。
其中,四川大学高层次人才在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将享受一系列支持政策:创办企业,符合条件的将按规定给予场地租金、启动资金补贴等,符合成都市B类及以上人才标准创办企业的校友,将认定为成都高新区产业教授。
围绕高端人才培养,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将在未来科技城设立分院,联合成都高新区借鉴沃顿商学院模式,共同成立区块链学院。还将通过校地合作,共建一所新型工程学院,融入国际化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颠覆性创新研究能力的卓越人才。
两份合作协议,都用100亿元的投资额,显示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引项目,谋未来。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签约,将进一步加强该区与高校院所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的竞争优势,构建政、产、学、研、用、资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圈。
筑
加快“五横四纵”骨干路网成型
此次签约落地的川大、电子科大科创空间,位于未来科技城4.6平方公里起步区内,科创空间建设规模达到100万平方米。
“科教资源的引入将成为未来科技城发展的强劲支撑,带来真正的‘未来’与‘科技’。”未来科技城管理局筹备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内,这里将集聚100个高端创新创业团队、形成100项前沿产业技术成果、突破100个细分应用场景,推动整个城市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欲引凤,先筑巢。
8月14日早上,成都国际空港新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现场代表彭江,来到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项目现场,这里正在进行道路结构层施工。
“现在正值雨季,雨水对道路施工影响很大,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方式和部署进行优化,确保项目按时完工。”彭江说。
据了解,在交通规划上,未来科技城正在加快“五横四纵”骨干路网成型。
其中,“五横”即北一线、机场北线、公园大道、南三线和三岔一线5条东西向道路;“四纵”即西一线、绛云大道、东一线和金简仁快速路4条南北向道路。
7月底,东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完成全线半幅道路通车,长约6.3公里,这也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配套道路之一。
“预计一年内,未来科技城内的主干道路大部分实现通车,‘五横四纵’格局基本形成。”未来科技城管理局筹备组相关负责人说。
抵达未来科技城的综合交通条件也已迅速呈现。
据介绍,未来科技城规划范围60.4平方公里,距离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仅2公里,距离成都市区45公里,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地铁18号线、成自高铁开通后,从成都市区出发,均在40分钟以内即可到达。
交通之外,未来科技城还将加快推进136万平方米公建配套项目建设以及约90万平方米的绛溪门户展示区生态景观工程建设。
同时,针对成都未来科技城起步区深度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概念建筑方案,成都高新区发布了国际征集公告,并通过资格预审评审会,从104家国际知名设计机构中择优选取了5家入围团队,预计9月底完成方案终期评审。
营
10月上旬完成规划编制
身处成渝发展主轴的未来科技城,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重任。
数据显示,成渝两地有121所高校178万在校大学生、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29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7个众创空间,具有较强的创新策源潜力和较大的转化市场空间。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着力协同规划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提出“一核四区”发展格局。通过数字链、创新链、价值链,集成创新要素资源,与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相连接,形成科学城发展的拓展空间。
“一核”即成都科学城,定位为西部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院所和大学创新平台汇集区。
“四区”即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未来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均由成都高新区主导建设。
作为“四区”中最年轻的未来科技城,如何担起使命重任?如何革新营城模式,竖立“未来之城”标杆?
战略定位上,未来科技城锚定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汇集区,打造国际一流应用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
空间规划上,未来科技城将形成“两轴三片”布局。其中,“两轴”分别为东西向的绛溪河生态轴、南北向的创新产业联动轴;“三片”即国际科教城、智造示范区、应用性科学中心。
发展模式上,提出未来创新人才、未来城市场景、未来产业形态“三个未来”相融合,引领“人城产”未来发展模式。
主导产业上,将重点发力五个方面:航空航天产业、智能制造产业、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科技服务业。
“预计10月上旬完成规划编制,形成未来科技城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及产业规划成果。”未来科技城管理局筹备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1日正式组建筹备组,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