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成都新世界丨天府新区 重新定义“公园城市”形态

2020-09-25 10:54:5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鹿溪河生态公园。 严永聪摄

从天府广场出发,一路南行30公里,就来到天府新区兴隆湖。

兴隆湖正在打围。从今年8月底开始,天府新区启动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计划工期10个月。

从某种意义上说,兴隆湖就是天府新区城市形态演进的缩影。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兴隆湖畔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

如今天府新区在建设公园城市的生动实践中,不断为“城市形态”增添新的注脚。正是基于天府新区的探索,成都才在全域范围提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市主要决策者多次强调“这是成都最大的辨识度和显示度”。

□王晋朝 四川在线记者 王国平

1

湖城大境铺就生态底色

天府新区在建设之初就对城市发展保持了足够的克制。

2010年,省委提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2011年底,天府新区正式启动建设。拥有良好生态本底、开阔发展空间的城南区域,成为构建“一种全新城市形态”的承载地。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锚固70.1%生态空间。新区城市建设用地和全域生态控制区的比例是3:7,也就是说生态控制区域达到整个天府新区的70%。”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自然资源和规建局空间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说,新区从规划之初就将生态保护放在了关键位置。

天府新区具备优良的生态基础,拥有包括龙泉山、锦江等在内的“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生态格局。

上述负责人说,当时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尽量保持原有的地貌、地势,避免大挖大填,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复、治理、提升,形成“一山多丘八廊”的特色地形体系。

2013年11月,兴隆湖项目动工。兴隆湖原本是鹿溪河流域的一个洼地。规划建设时,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壅水成湖,之后又对鹿溪河上游段生态进行修复。

如此,以兴隆湖为核心的湖城生态圈逐步构建。

2017年底,天府新区再次对城市设计进行迭代升级。

天府新区联合同济规划院等顶层设计团队,结合此前的规划建设经验,重新调整了城市的规划思路,将新区原本的沿道路布局方案,转变为“沿河”“沿绿”布局的新模式。这一模式的转变,使得城市与山水真正融合在同一维度下,也是从底层逻辑上重塑城市形态的关键之举。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府新区考察,详细了解兴隆湖生态治理成果、沿湖产业规划布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在兴隆湖畔,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

天府新区,由此定义了“公园城市”的初步形态。

2

精雕细琢专注美学呈现

不断“生长”的天府新区将城市形态的进化过程置入肌理之中。在大开大阖、显山露水的布局中,通过精雕细琢,将城市从“意境”带入“画境”的美学呈现。

这一过程中,天府新区引入两位“技术顾问”。

2017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所所长匡晓明,受聘担任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总规划师,为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专项规划和镇村规划的编制、审批及实施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把控。

如今,匡晓明正和天府新区的团队一起,对新区的天际线工程进行提升。

“要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格局。”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自然资源和规建局公园城市推进处副处长高国瀛说,此外,对于单体建筑的打造,他们建立了国际大师领衔、新锐设计师担纲的智库团队,已经打造了一批诸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独角兽岛等精品建筑。

另一位技术顾问是2019年底聘请的天府新区公园城市色彩总规划师,由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色彩大师宋建明教授担任,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天府新区“调”色。

天府新区为什么要着重布局城市色彩?

在宋建明看来,城市、色彩和美学这三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域下是很难加以定义的。但有一个因素可以很好地将三者统一起来,那就是人。因为人会去体验城市,去感受色彩,把自己对于外部空间的美学表达作为自己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

早在2004年,中建西南院总建筑师钱方的团队就建议成都以“复合灰”作为城市的基本色调。

天府新区的色彩规划在延续“复合灰”的基础上,又自主进行了“调色”。其一是扩展了色彩规划的主体。基于天府新区广阔的生态空间,宋建明以“透蓝渗绿”为天府新区大环境的色彩基调。其二是以人的生活状态规划城市的区域色彩,提出了“银城彩市”的构想。“城”是城市的工作区域,是现代,严肃与快节奏的。而“市”则是城市的生活空间,是市井,活泼和慢生活的。

3

产业支撑做强公园城市支撑

公园城市,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城市发展方式的全新探索。

高国瀛说,天府新区要打造与公园城市形态相匹配的产业作为支撑。产业要满足两个特征:绿色和高能级。“也就是说,将公园城市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城市发展的金山银山。”

自2014年天府新区获批为第11个国家级新区以来,多项国家战略交汇叠加。这意味着建设天府新区,承担着国家使命。

“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必须有产业支撑。”高国瀛说,根据公园城市对产业的要求,天府新区锁定总部经济、会展博览、高技术服务作为支撑产业。

选择发展总部经济,是因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天府新区在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同时,其地区辐射能力也为企业发展带来先天优势,满足了跨区域或跨国企业对于总部选址的需求。选择发展会展博览,是因为其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上的汇聚作用。成都科学城正在全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成为高新技术落地转化的试验田。

“‘公园城市’不仅仅是‘公园’+‘城市’的简单叠加。”高国瀛说,在天府新区自然化的生态本底基础上,不仅有对未来城市形态的探索,对未来生活的探索,还有对未来产业、未来技术的探索。

4

一个主体功能区就是一个城市社区

在高国瀛看来,天府新区的公园城市形态终极目标是“聚焦人的感受”。

“公园城市最大的逻辑是什么?就是如何汇聚人才。”高国瀛说,生态环境、国际化社区以及非常好的产业定位,都是为了吸引人才,从而达到整个城市的繁荣。

通过“一个主体功能区就是一个城市社区”的理念,构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实现“人城产”融合。

在社区的空间承载方面,天府新区构建了“5-10-15分钟”三级生活圈。以步行的时间为丈量的尺度,将居民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解决在15分钟的生活圈层内。不仅是要实现“望山见水,蓝绿交织”的生态场景,更是满足要住在画中,食在景间的生活动态。

如果从空中俯瞰,兴隆湖南部还有大片的原野,大片的稻田正在进入收获季节。

站在湖边,东望龙泉山,郁郁葱葱,西望雪山线,雄伟夺目。而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借景。不同的是,天府新区将私家享受,引入到城市之中,并因此为公园城市增加一项注脚。

天府新区是“公园城市首提地”,正是基于天府新区的探索,成都才在全域范围提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市主要决策者多次强调“这是成都最大的辨识度和显示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