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势与场

2020-12-28 15:58:1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程文雯 蒋君芳

12月27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传来好消息: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叠加冲击等重重压力和挑战,成都2020年“两个继续保持”目标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历经“十三五”时期快速发展,成都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全球位势、治理水平实现历史性跃升,具备在更高层面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条件。

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特殊节点,将发展的“势与场”摆到全球范围去审视,成都历史机遇与发展条件俱佳,发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都迈向新型全球城市。

乘势

时代变革是最大的城市机遇

《孙子兵法》云:“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它是事物发展变化中不可抗拒的趋向和力量。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近代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赵藩撰书的楹联依然悬挂在成都武侯祠内。这有着对“势”的深刻理解:进,有三足鼎立、锦绣文章;退,有恬静淡泊、自得其乐。

千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改,正是得益于进退之间审时度势的奥妙,看似悠闲,却需要敏锐的洞察,更要有应对变局的实力。

(资料图)

今天,这依然是成都的城市基因。然而,在全球化的发展格局之下,成都审“势”的目光,已至全球。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都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形势,主动把握重大机遇,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批原本走空运、海运的货物转到了铁路运输,国际班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带货王”。今年1-11月,成都开行国际班列3916列、增长49.2%,综合重载率达97.7%;同时,成都进出口额总量上升至副省级城市第四位。会场上,成都对外贸易取得的好成绩成为热点。

成都国际铁路港(资料图)

转危为机,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苏鹏看来,这正体现了成都正确审视全球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并参与其中的能力。

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呈现由“海权”向“陆权”回归,得益于长期积累形成的航空、铁路运输能力,成都的“陆权优势”正日益显现,逐步由战略腹地转向战略前沿。结合国际国内发展形式,成都乘势而起正当其时。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家要高质量参与并引领全球化,正需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城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成都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西博城夜景(资料图)

认识新格局,服务新格局,是会上讨论热点。会议提出,要着力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高端要素集成能力和投资消费辐射能力,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积极融入、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

要成为全球城市,成都还必须依托更大的战略空间,发挥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关键。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从着眼于面向国内的区域均衡发展导向,向面向全球的竞争能力导向转变,成都东新区作为成渝相向发展的排头兵,拥有广阔的产城空间,具备成长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的优势条件。”分组讨论上,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信心十足。

成都东部新区(资料图)

会议还提出,要全面提升都市圈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

如何提升?

统筹是关键。成都谋划将天府国际机场打造成为成都国际航空主枢纽和成渝城市群核心机场,同时推动双流国际机场持续扩能提质。

伴随通道而来的有人流、物流,还有资金流。“我们力争培育出金融科技领域的超级独角兽企业。”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局长姜小龙在会上表示,新成立不久的成都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正在积极策划,尽快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筑场

宜居创新开放的机会之城

场,是产业场,是生活场,也是城市的气场。它代表着城市的风格与特征,决定着城市的韧性与能量。城市之“场”,决定了我们在什么样的城市环境中生活,也因城市中“人”的作为而改变。

天府绿道(资料图)

根据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简称GaWC)研究网络发布《世界城市名册2020》,成都成为北上广深之后第5个中国内地城市,位列全球第59名。仅仅五年前,在“十二五”末期,成都的排位还在166位。五年,成都排名实现了107位的“暴力拉升”。

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标定成长坐标,空间更大,竞争也更加激烈。成都明白,要在世界舞台站位脚跟,既要融入全球发展大局,更要固本强基,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

筑场,也是营城,就是要找到城市独有的立身之本。面向未来,成都要在全球舞台谋求怎样的城市格局,塑造怎样的城市特质?

宜居。

“十三五”期间,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先行实践持续向纵深:建成天府绿道4238公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加速推进,今年在天府绿道、城市公园新增消费场景300余处。不久前,成都刚刚摘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12连冠。

兴隆湖(资料图)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公园城市”成为成都最突出的城市特质。会上,成都进一步提出要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城市新空间;构建绿道蓝网、天清气朗的城市新形态,推动天府绿道链接成网,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名片。

创新。

在刚公布不久的2020年全国新设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名单中,来自成都的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人瑞人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这将起到集聚高端创新人才、推动校企创新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创新平台建设的作用。”人瑞人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天府三街特色街区(资料图)

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成都积极开展“城市猎头行动计划”,以城市名义面向海内外发布急需紧缺岗位图谱,精准招募紧缺人才;发布“科技创新18条”“人才新政2.0版”,今年,成都再次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

创新策源能力也随之提升。“今年,成都超算中心、独角兽起步区、天府海创园一期等高品质科创空间载体即将建成投运,构建起以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创新策源动力体系。”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成都科学城党工委书记邱旭东说。

未来,伴随着更多拥有自主创新能力、高端服务提供能力、对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原料和材料具有掌控能力的企业落地,成都参与全球价值分配的能力必将进一步提升。

开放。

成为全球城市,更意味着与全球共享城市机会。

11月30日,成都举行新经济“双千”发布会国际供应链创新应用专场活动,释放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机会。这样的“双千”发布会,成都每月都会举行。

开放的城市机会吸引着全球资源的汇聚。“十三五”期间,今年以来成都新落户首店386家,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成都创新经济组织方式,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发展,吸引一大批产业化项目落户产业功能区。此次会议,成都提出要建设高水平产业功能区,加快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推动现代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更加广阔的发展需求,也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更多机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