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丨口罩遮面,成都“颜值经济”为何越来越火

2021-03-09 15:54: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王晋朝

“比上周提高了20%。”

 

3月8日,成都成华区某医美机构销售总监郭凯告诉记者,这个周末得益于“三八妇女节”,他所在的机构交易成交量相比上周提高了20%。

 

不止这家医院,成都高新区某医美机构负责人林阳介绍,仅在3月8日一天,他所在机构的单日成交额就可以达到平时的三日之和。

 

“节日带来的引流,只是疫情后医美行业蓄势上涨的延续。”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协会秘书长王夕丹说,相较于去年口红销售量约50%的降幅,医美这份“口罩遮不住的美”在疫情后逆势上涨。“在第一季度几乎停摆的情况下,成都医美行业去年仍保持了与前年持平的营销额。”

 

近些年,随着成都医美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标签被贴在了成都医美行业上:“医美之都”“医美第三城”“打着飞的做医美”“医美旅游”......

 

而疫情带来的“口罩效应”,正在让这种蓬勃发展之势,进一步升级。

Part 1

口罩下的“轻医美”

“你们两个打一架嘛!”赵小姐气冲冲地挂了电话。

“刚刚做了热玛吉,医生告诉我不能运动流汗,但是健身教练又老是催我去参加今天的课程。”赵小姐说,自己是去年才开始接触医美的,但现在轻医美项目已经变成形体管理的一部分。“地位超过了健身。”

像赵小姐这样,从去年开始把轻医美项目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协会副会长李勇告诉记者,去年成都医美行业轻医美项目的市场占比大涨,已成为消费的主流。“在成都的各大医院,轻医美项目几乎都可以占到60%以上。”

(资料图)四川在线记者 肖雨杨 摄

“简单地说,轻医美就是不开刀的医疗美容项目,主要是皮肤状态的改善和形体的微调。”李勇提到一个细节,长期戴口罩造成的肤质下降客观上提升了消费者对于皮肤管理的需求。

“戴口罩帮助很多消费者走完了前往医美机构的最后一步。”成都东郊某医美机构负责人分析,很多人会觉得做医美是“作弊”,很尴尬,疫情期间佩戴口罩正好扫清了大多数人尝试医美服务的心理障碍。

除此之外,在疫情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对于自身的投资和保养。同时,由于疫情下,旅游、餐饮等消费开支大幅缩减,消费者也有了更多可支配收入用于医美领域。“有闲,有钱,爱美。”在王夕丹眼里,这是后疫情时代成都医美市场消费者的特点。

根据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20年成都医美机构的数量由2019年的407家下降到了361家。一方面处于末尾的小型机构被淘汰出局;但另一方面,成都医美行业的头部企业年利润增长均超过了20%。

洗牌正在开始。

Part 2

成都医美,不只是便宜

优惠的价格是成都医美行业在疫情后能蓄势上涨的一大前提。

“相比于国内其他一、二线城市,成都医美行业的平均价格要低30%左右。”王夕丹坦言,成都医美价格便宜,吸引了大批消费能力有限,却有着很强消费意愿的年轻求美者。

美呗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到2021年2月中,成都18到22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达到了49%,这比全国平均数据高出了10%。

“高性价比一直是成都医美行业的底色。这也是不断培育出新消费者的保证。”王夕丹分析,形成成都医美行业如今“白菜价”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市场竞争。

(资料图)四川在线记者 肖雨杨 摄

根据成都市官方公布的数据,从2016年到2018年,成都医美机构由159家增加至407家。“多,是成都医美江湖的基本盘。”王夕丹认为,如此多的机构数量必然会带来激烈的竞争,这从客观上压低了成都医美行业的均价。

但成都的医美不只是便宜。

“你看到的低价只是表象。”朱菊红对于成都医美的低价有着另一种认识。她认为,在成都这样一个医美机构数量趋于饱和的市场里,医美服务业地高度聚集,让医美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都向这里靠拢。2019年,成都吸引医美产业全产业链投资300亿。“产业聚集带来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节约成本,所以成都的医美机构有能力拿出最低的价格。”朱菊红说。

同时,质优是成都医美的另一张名片。

成都拥有华西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市三医院等有着丰富技术储备的科研院校和公立医院。从2000年开始,大量社会资本流入成都医美市场,这激活了原有的技术优势。很多公立医院的医生开始下沉到医美行业,诞生了国内第一批市场化培养出的整形外科专家。

(资料图)四川在线记者 肖雨杨 摄

“数量多,能力强,去同质化,是成都医美企业的特点。”李勇观察到,成都的医美机构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家队”,还有合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这种竞争主体的多样性让很多企业在进入成都市场之前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自我定位和市场方向。

李勇说,在成都,品牌竞争才是关键。“几乎所有的中高端医美机构都在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让客户记住自己。”这也让成都的医美行业在专业领域,更加细分。

“越是细分的市场,越能反应出成都医美行业竞争的激烈,这无论是一种倒逼还是一种进化,都在推动着成都医美市场的进一步升级。”李勇说。

Part 3

成都医美的2.0时代

“改行。”2018年,刚从北京回到成都的林阳,脑子里只有这一个念头。在医美行业从事经营近8年,林阳说渠道医院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让他对这个行业看不到希望。

在成都重操旧业,林阳却有了新收获。

林阳坦言,留下他的是成都市场带给他的惊喜——新机构开业第一年,医院实现了收支平衡。

根据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8年——2020年,在成都进行医美消费的人群,有超过25%来自省外。王夕丹告诉记者,市场覆盖面广是成都医美行业的一大特点,除了覆盖西部省份,北上广,东部地区的消费者也是一大主力。

(资料图)四川在线记者 肖雨杨 摄

林阳介绍,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地区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当地医美就会出现旺盛需求。“成都周边,这样经济规模的城市也不少,为什么成都的消费市场如此旺盛?”林阳认为,消费者对医美服务的接受度高,是关键。

据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成都医疗美容行业的市场渗透率为5%,是国内平均水平的两倍。

市场成熟也是成都医美行业的一大优势。成都一合资医美机构负责人竹女士告诉记者:“在成都,直客是主要客源。成都客源素质高,同样打一针肉毒素,在别的城市,顾客可能就是问一下价格和时效。在成都,顾客可能一开口就是这一针的弥散度是多少。”

林阳正在武汉筹备分院开业。“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只要能在成都市场生存那就可以在国内其他市场驰骋。”

“如果说国内其他城市医美行业的消费市场尚处于1.0版本,那么成都早就迈入了2.0时代。”林阳认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更高的市场渗透率,以及相对成熟的消费群体,不仅能试炼机构,也让成都医美行业同全国其他城市拉开了代差。

(资料图)四川在线记者 肖雨杨 摄

在朱菊红看来,2.0时代的成都医美,是一个全流程的产业。高性价比外,完善的旅游配套,有力的城市宣传,以及适宜术后恢复的湿润气候,也是让消费者选择成都的原因。

发展之下也有忧虑。

按照成都市政府的产业规划,到2025年,成都医疗美容产业的营收要达到1000亿元。“成都当下的医美产业主要还是集中在产业链中游。”李勇坦言,单靠医美机构无法支撑起上千亿的营收,要实现产业倍增还需要上游产业的发力。

近年来,成都陆续引进了艾尔建、赛诺菲、药明康德等国内外重点企业。“成都医美产业上游生产的格局已经形成。”王夕丹介绍,这些年成都一直在大力引进医美产业内的上游企业入驻,“但不同于医美机构那般立竿见影的效果,上游的药品、耗材生产企业需要培育的时间。”王夕丹分析,未来成都医美产业发展的危与机都蕴藏在药品和耗材的生产研发上。

目前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产品有超9成在成都流通,很多耗材厂商以合资子公司的形式入驻成都,但主要还是建立营销团队。“近年来随着国产耗材的崛起,国内产品的数量也已占到市场总量的半数以上。”李勇说,这反映出市场对于国产耗材的认可度。“但目前成都仍缺乏本土生产厂商,而这将成为提振成都医美产业的巨大市场。”李勇说。

    编辑推荐